A“尽善矣,末尽美也”
B“尽美矣.又尽善也”
C“未尽美也,亦未尽善也”
D“尽美矣,未尽善也”
第1题:
“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出自()。
第2题:
孔子是在楚国闻《韶》乐。
第3题:
翻译:子曰:“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揖让而升,下而饮,其争也君子。(《论语·八佾》)
第4题:
“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是孔子在什么情景下说出来的?()
第5题:
《论语·阳货》篇记孔子说:“《诗》可以(),可以观,可以群,可以()。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第6题:
“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语出()。
第7题:
第8题:
《孟子·告子上》
《论语·述而》
《荀子·劝学》
《论语·八佾》
第9题:
对
错
第10题:
“尽善矣,末尽美也”
“尽美矣.又尽善也”
“未尽美也,亦未尽善也”
“尽美矣,未尽善也”
第11题:
孔子
孟子
庄子
第12题:
宋代称“祭孔韶乐”
元代称“大成登歌之乐”
明代称“大成乐”
清代又称“中和韶乐”
民国称“国祭音乐”
第13题:
按照孔子的想法,季氏不能使用八佾,只能使用()。
第14题:
成语“是可忍,孰不可忍”出自《论语》。当时宫廷的舞乐队,按制度是天子八佾(八人为一行,叫一佾;八佾是八八六十四人),诸侯六佾,卿、大夫四佾,季氏只能用四佾,却用了八佾。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材料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第15题:
“乐则韶舞”是()提倡的乐舞思想?
第16题:
《论语·八佾》记孔子说:《韶》乐是()。
第17题:
“乐则韶舞”是谁提倡的乐舞思想?()
第18题:
鲁国国君耽于女乐
冉有为季氏宰
季氏僭用天子所用的“八佾”舞
天下礼崩乐坏
第19题:
对
错
第20题:
十六佾
六佾
四佾
二佾
第21题:
第22题:
孔子
孟子
庄子
老子
第23题:
《论语•子路》
《论语•季氏》
《论语•述而》
《论语•八佾》
第24题:
审美欲望
审美兴趣
审美标准
审美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