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题:
由于手中的一票对于选举结果无足轻重,即使拥有必要的信息,选民也不愿意投入精力和时间,他们不会好好利用这些信息。这指的是政府失灵表现中的( )现象。
A.选民“理性的无知”
B.选民“理性非理性”
C.选民“非理性的理性”
D.选民“非理性的无知”
第2题:
第3题:
对我国选举方式的评价错误的是()。
第4题:
由于手中的一票对于选举结果无足轻重,即使拥有必要的信息,选民也不愿意投入精力和时间,他们不会好好利用这些信息。这指的是政府失灵表现中的()现象。
第5题:
某县人大代表换届选举中,选民明确提出,不了解的候选人不选,不办实事的人不选,不替百姓说话的不选。 这“三不选”表明()。
第6题:
年近70的杨老师保存着十几张选民证。回想起自己每次参加选举投票的情景,杨老师都感到非常自豪。他说:“虽然我只是一个普通选民,但我不认为自己的这一票是可有可无的。投出这一票,我感觉自己脚下的土地更加坚实。”这个故事说明()。
第7题:
某省2007年的村民委员会选举中,有的实行确定候选人的差额选举,有的实行“海选”(不确定候选人的选举)。与“海选”相比,确定候选人的差额选举的优势主要体现在()。 ①节约选举成本 ②减少选举人之间的竞争 ③有利于选民意愿的集中 ④有利于增强选举结果的合理性
第8题:
公民珍惜自己的选举权利,应做到()。 ①积极参加选举 ②珍惜自己的选举权利,投出理性的一票 ③不断提高政治参与能力和素养 ④积极参加竞选
第9题:
理性的选民由于不指望自己的一票能够影响选举结果,因而没有动力花费时间和成本去搜寻有关选举的信息,这称为( )。
第10题:
选民登记
选民与候选人资格
选区划分和选票计算
选举机构和选举结果确认
第11题:
直接选举能够使每个选民都有表达自己意愿的机会
直接选举成本较低,便于组织
间接选举是由选民选出的代表选举产生上一级代表机关的代表或政府领导成员的选举方式
间接选举较直接选举会节省更多的人力和物力
第12题:
第13题:
第14题:
差额选举为选民行使选举权提供了选择的余地,在被选举人之间也形成了相应竞争。同时,差额选举也有自己的局限性,主要表现在()。
第15题:
地方选举制度的基本内容包括()
第16题:
下列对于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的说法中,哪一说法是不正确的()?
第17题:
在某乡人大换届选举时,选民明确表示:不了解的候选人不选,不办实事的不选,不替老百姓说话的不选。这“三不选”主要体现了()。
第18题:
某村换届选举人大代表,刘某担任本村所在地区主持人。选举时,刘某向选民做工作,要求选民按他的意愿投票,且选票皆由他一人填表,致使部分选民拒绝选举,选举秩序遭到严重破坏,刘某被依法严惩。 这一事例表明()。
第19题:
在某县人大换届选举中,某选区投票站悬挂着这样的横幅:“珍惜民主权利,投出理性一票”。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第20题:
为了确保选民自由行使其法定选举权与被选举权,保证选举结果的公正性,宪法和有关法律对选举人权利做了两个方面的规定:()和()。
第21题:
理性的个人投票与否,取决于参加投票的期望净收益
理性的个人投票与否,取决于搜寻有关选举信息所花费的时间和成本
理性的个人投票与否,取决于行政和立法的选举格局
理性的个人投票与否,取决于符合中间选民偏好昀纲领或提案
第22题:
“非理性的无知”
“非理性的理性”
“理性的无知”
“理性的非理性
第23题:
理性的个人投票与否,取决于参加投票的期望净收益
理性的个人投票与否,取决于搜寻有关选举信息所花费的时间和成本
理性的个人投票与否,取决于行政和立法的选举格局
理性的个人投票与否,取决于符合中间选民偏好的纲领或提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