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在西方人眼中,()是民国时期中国女性的性感形象。
A.齐刘海
B.柳叶细眉
C.丹凤眼
D.饱满红唇
第1题:
下列选项中关于中西方人际关系比较的说法错误的是()
第2题:
试从形象学研究的角度谈谈19世纪中叶以后,西方人对中国人形象的描写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第3题:
在西方人看来,幸福意味着愉悦、满足。在中国的文化传统中,幸福是幸运、高兴与福气、福利结合的产物。
第4题:
在我们看来物品的贵贱只表示其质量好坏,而西方人眼中这与()有关。
第5题:
民国时期向中国输入毒品最多的是()。
第6题:
长期以来,尽管西方消费者通过印有“中国制造”标签的商品而不断接触中国,但是中国的文化形象在他们眼中始终模糊不清。绝大多数西方人通过媒体感知的中国形象与事实之间的距离可谓天差地别。这启示我们要进行()
第7题:
在漫长的中国传统农业社会,中国人把西方称()西方人把中国人叫做远东。
第8题:
中国地方自治的初步框架是在()形成的
第9题:
中国现代文学中性格最复杂、内涵最丰富的三大女性形象之一是指《金锁记》中的()的形象。
第10题:
()反映了民国时期国内出版的中文图书的概貌。
第11题:
第12题:
第13题:
在西方人的礼节中,对已婚的女性客人应称呼()。
第14题:
西方人认为中国人是没有宗教信仰的。
第15题:
形象的定义简而言之就是()
第16题:
在宴会上,西方人祝酒敬酒和中国人祝酒敬酒有何不同?
第17题:
中国人同西方人都是好客的,中国人的待客之道是“给予”,西方人的待客之道是()
第18题:
中国农业银行的前身是民国时期的农民银行。
第19题:
长期以来,尽管西方消费者通过印有“中国制造”标签的商品而不断地接触中国,但是中国的文化形象在他们眼中始终模糊不清。绝大多数西方人通过媒体感知的中国形象与事实之间的距离可谓天差地别。这启示人们要进行()
第20题:
西方人对女性讲占有,而中国人对女性讲阴阳调和。
第21题:
在中国传统的工商贸易之中,西式广告出现于()
第22题:
各国在交往中,往往会发生文化“误读”的现象。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7~18世纪,在西方的宫廷与贵胄家中,中国龙纹形象随处可见,那时候的中国龙是伟大、高贵的象征。进入19世纪,西方人逐渐把“龙”翻译为“dragon”,在基督教文化中,“dragon”代表着暴力、邪恶。近年来,西方媒体借助龙形象来讽喻中国的方式越来越多,例如《经济学家》杂志中,提到中国的漫画中几乎都少不了“龙”——西方观念中的龙。 ——据董玉洁《中国龙vs西方龙:文化的误读》整理 材料二:欧美的文明,只在物质的一方面,不在其它的政治各方面。 ——孙中山 材料三:1970年代,来到中国的西方环保主义者看到:商店的商品没有包装,买酒、酱油和醋要自带瓶子,连火柴都是散装的。于是在他们的笔下,中国成了世界和人类的希望。 ——韩东屏《美国和西方的中国研究简介》 请回答: 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材料一中各时期,西方人眼中“中国龙”形象形成的原因。
第23题:
“给予”
“提供”
“介绍”
“坦诚相待”
第24题:
从责任担当来比较,西方人是个人主义,中国人是家庭本位
从崇尚对象来比较,西方人是人本位,中国人是神本位
从利害关系的程度来比较,西方人是单纯,中国人是复杂
从为人处世的标准来比较,西方人是单一标准,中国人是双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