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gle.com

简述康德关于“二律背反”的理论。

题目

简述康德关于“二律背反”的理论。


相似考题
更多“简述康德关于“二律背反”的理论。”相关问题
  • 第1题:

    简述康德关于“实践理性的公设”的学说。


    正确答案: 当康德把理论理性与实践理性从功能上划分清楚之后,他立刻就面临着理性的统一问题。理性是统一的,理论理性与实践理性是它的两种功能。康德确立了实践理性的“优先地位”:我们不可能让理论理性统治实践理性,因为那样一来就势必毁灭了自由,因此只能由实践理性来统治理论理性。
    康德通过使意志的动机与行为的效果“划清界限”的方式来维护道德的纯洁性,但是这样一来就产生了另一个问题:如果一个人的意志可以遵从理性自身的法则行事,这种道德法则与经验无关亦与行为的结果无关,它属于纯粹理性的理想世界,而行为则不可避免地要落入由必然的自然法则所统治的现象世界,这就意味着动机与效果是完全分离的,这一问题要求康德说明理智世界与感觉世界之间的关系,为此他提出了实践理性的“公设”。人类理性由于敬重道德法则而向往一个无条件的对象即“至善”,“公设”就是这个由道德法则而成立的“至善”所必不可少的理论假设。实践理性有三个“公设”,这就是“意志自由”、“灵魂不朽”和“上帝存在”。仅就道德法则而论,它是无条件的,并不需要灵魂不朽和上帝存在为其基础和前提,但是一涉及到道德法则的实现,那就不是道德法则力所能及的范围了。显然,这是康德哲学二元论性质的必然结果。

  • 第2题:

    康德解决实践理性的“二律背反”的三个公设不包括()

    • A、意志自由
    • B、所有权和契约
    • C、灵魂不朽
    • D、上帝存在

    正确答案:B

  • 第3题:

    简述皮尔士的实用主义与康德关于实用的思想的重要区别。


    正确答案: ⑴①康德尽管提出了“实用的信念”等观点,他对经验、实验等的解释以及他的整个认识理论也都局限于现象范围,否定了人的经验和知识是对外部世界的描绘;但康德在肯定先验意识活动的能动作用时并没有否定自在之物的存在及其对经验的影响,也没有否定获得具有普遍性和必然性的知识的可能性。
    ②皮尔士不满康德的这种矛盾立场。他把一切知识都归结为“实用的”信念,关于知识的问题被归结为确定信念以便使之成为行动的工具的问题。
    ⑵皮尔士也企图建立一个包括本体论、知识论和范畴论等内的完整的哲学体系,但这不同于康德的体系。他排斥本体论,明确指出实用主义“本身不是关于形而上学的学说,不试图确定事物的任何真理性。它只是一种发现现实的词和抽象概念的意义的方法。”

  • 第4题:

    提出“二律背反”理论的是()

    • A、黑格尔
    • B、康德
    • C、休谟
    • D、柏克

    正确答案:B

  • 第5题:

    简述康德的“先天综合判断”理论。


    正确答案: 康德为了解决经验知识的普遍必然性问题而提出了“先天综合判断”理论。康德认为,知识的基本单位是判断,一种是分析判断,一种是综合判断。分析判断的宾词蕴含在主词当中,具有普遍必然性,但不能给我们提供新的知识,经验知识属于综合判断,宾词不包含在主词中。具有普遍必然性的经验知识必有两个来源:感官提供的后天质料和头脑中固有的先天认识形式。具有这种特征的判断称为先天综合判断。先天综合判断的命题可以分为三类:数学命题、自然科学命题、形而上学命题。

  • 第6题:

    名词解释题
    二律背反(康德)

    正确答案: 在康德哲学中,指两项原理对同一主题进行论证,其论证是矛盾的,但都是可以证明是正确的;或者两个前提推出的结论是矛盾的。二律背反的理论提出了理性思维中有矛盾的问题,但没有提出矛盾双方的统一与转化,并认为“有限”“无限”“简单”“复杂”这些说明现象界的知性范畴来说明自在之物是错误的;又认为自由与作为最初原因的上帝是属于自在之物的,而自然界则具有必然性,不能从必然性证明上帝存在,因而“自由”与“必然”“有上帝存在”与“没有上帝存在”可以存在于不同的地方,从而调和了矛盾。《纯粹理性批判》中提出理性宇宙论的四组二律背反,《实践理性批判》提出实践理性的二律背反,《判断力批判》中提出判断力的二律背反。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7题:

    问答题
    黑格尔如何把康德的二律背反发展为否定辩证法?

    正确答案: 康德先验辨证论,二律背反与先验幻相,黑格尔赞成理性不可避免地引起矛盾的看法,但认为事事有矛盾。辩证法与形式逻辑的区别:形式逻辑排除矛盾(矛盾律认为矛盾不可设想),而辩证逻辑却以矛盾为原则,认为矛盾是推动世界的原则,是不可抗拒的力量。
    正题、反题、合题;辨证的否定;螺旋式上升。哲学的体系不仅是圆圈(哲学无前提),而且是由圆圈组成的螺旋。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8题:

    问答题
    简述试论述物流成本和物流服务间的“二律背反”关系。

    正确答案: (1)“二律背反”是指物流功能间或物流服务水平之间的二重矛盾,即追求一方、必须舍弃另一方的对立状态; (2)物流管理目标应定位于降低物流成本的投入并取得较大的经营效益;
    (3)整个物流合理化,需要用总成本评价,这反映物流是整体概念的重要性。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单选题
    19世纪德国古典哲学家康德认为“自在之物”只存在于彼岸世界,人们一旦想超越此世界去认识彼岸世界的“自在之物”,就会造成“二律背反”,即对同一对象或问题会形成相互矛盾的学说或理论,正题、反题都能够成立。康德的见解是一种(  )。
    A

    不可知论的观点

    B

    相对主义的观点

    C

    庸俗唯物主义的观点

    D

    形而上学的观点


    正确答案: C
    解析:

  • 第10题:

    单选题
    提出“二律背反”理论的是()
    A

    黑格尔

    B

    康德

    C

    休谟

    D

    柏克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问答题
    简述康德关于义务的分类。

    正确答案: (1)内在的义务。
    (2)外在的义务。
    (3)联合的义务。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简述康德关于“定言命令”的学说。

    正确答案: 按照康德,自然法则体现为以“是”为系词的叙述式,理性法则乃是由“应该”连结起来的命令式,因而对人表现为命令他“应该做什么”的道德法则。道德法则是一种命令式,不过并不是所有的命令式都是道德法则。我们有两类命令式,一类是假言命令,一类是定言命令。所谓“定言命令”则是一种无条件的命令式,在这种命令式中,目的与手段是统一的。定言命令是道德法则的形式。道德法则作为定言命令是一种纯粹的形式规定,具有这样一些形式上的特征: 第一,“要只按照你同时认为也能成为普遍规律的准则去行动”。这个“普遍性公式”是定言命令最重要的公式,康德有时甚至称之为“唯一的定言命令”。
    第二,“你的行动,要把你自己的人格中的人性和其他人格中的人性,在任何时候都同样看作是目的,永远不能仅仅看作是手段”。康德所谓的“人是目的”也就是说“理性是目的”。
    第三,“每个有理性者的意志的观念都是普遍立法意志的观念”,从而“每个有理性的存在,在任何时候都要把自己看作是一个由于意志自由而可能的目的王国中的立法者”。当我们按照定言命令而行动的时候,我们就是在按照自己制定的法则而行动,我们既是守法者也是立法者。
    这三个公式实际上是定言命令必须满足的三个条件:应该是对一切有理性者的意志都有效的“普遍法则”;应该是能够成为一切有理性者的意志的“自在目的”;应该是一切有理性者的意志作为理性存在而自己为自己确立的法则。通常人们说康德关于知性为自然立法的思想发生了主体能动性,实际上真正体现主体能动性的是理性为自身立法,因为它体现的是人类理性的自由。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简述试论述物流成本和物流服务间的“二律背反”关系。


    正确答案: (1)“二律背反”是指物流功能间或物流服务水平之间的二重矛盾,即追求一方、必须舍弃另一方的对立状态; (2)物流管理目标应定位于降低物流成本的投入并取得较大的经营效益;
    (3)整个物流合理化,需要用总成本评价,这反映物流是整体概念的重要性。

  • 第14题:

    二律背反(康德)


    正确答案: 在康德哲学中,指两项原理对同一主题进行论证,其论证是矛盾的,但都是可以证明是正确的;或者两个前提推出的结论是矛盾的。二律背反的理论提出了理性思维中有矛盾的问题,但没有提出矛盾双方的统一与转化,并认为“有限”“无限”“简单”“复杂”这些说明现象界的知性范畴来说明自在之物是错误的;又认为自由与作为最初原因的上帝是属于自在之物的,而自然界则具有必然性,不能从必然性证明上帝存在,因而“自由”与“必然”“有上帝存在”与“没有上帝存在”可以存在于不同的地方,从而调和了矛盾。《纯粹理性批判》中提出理性宇宙论的四组二律背反,《实践理性批判》提出实践理性的二律背反,《判断力批判》中提出判断力的二律背反。

  • 第15题:

    康德的“二律背反”学说对于辩证法的发展有何贡献?其缺陷何在?


    正确答案:贡献:
    ①“二律背反”以极其尖锐的形式展示出形而上学独断论的片面性。
    ②“二律背反”破除了旧的形而上学的独断僵硬。在辩证法史上,康德第一次论证思想中出现矛盾的必然性,从而打破了旧形而上学僵硬独断的思维。
    ③“二律背反”学说启发了黑格尔对矛盾普遍性的认识。
    ④“二律背反”学说达到了消极的辩证法。这是康德对辩证法的重大贡献。对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具有深刻影响。
    缺陷:康德错误的将“二律背反”的出现归结为理性自身,但在客观事物和思维领域中矛盾是不可避免的,康德将矛盾说成是理性自身产生的是完全错误的。由于康德回避矛盾,必然得出物自体不可知,必须诉诸信仰的结论。以牺牲知识作为代价,为信仰保留地盘必然成为康德先验逻辑悲剧性的结局。

  • 第16题:

    黑格尔如何把康德的二律背反发展为否定辩证法?


    正确答案: 康德先验辨证论,二律背反与先验幻相,黑格尔赞成理性不可避免地引起矛盾的看法,但认为事事有矛盾。辩证法与形式逻辑的区别:形式逻辑排除矛盾(矛盾律认为矛盾不可设想),而辩证逻辑却以矛盾为原则,认为矛盾是推动世界的原则,是不可抗拒的力量。
    正题、反题、合题;辨证的否定;螺旋式上升。哲学的体系不仅是圆圈(哲学无前提),而且是由圆圈组成的螺旋。

  • 第17题:

    二律背反是谁提出的?()

    • A、卢梭
    • B、洛克
    • C、康德
    • D、柏拉图

    正确答案:C

  • 第18题:

    问答题
    简述康德的“先天综合判断”理论。

    正确答案: 康德为了解决经验知识的普遍必然性问题而提出了“先天综合判断”理论。康德认为,知识的基本单位是判断,一种是分析判断,一种是综合判断。分析判断的宾词蕴含在主词当中,具有普遍必然性,但不能给我们提供新的知识,经验知识属于综合判断,宾词不包含在主词中。具有普遍必然性的经验知识必有两个来源:感官提供的后天质料和头脑中固有的先天认识形式。具有这种特征的判断称为先天综合判断。先天综合判断的命题可以分为三类:数学命题、自然科学命题、形而上学命题。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9题:

    问答题
    简述康德关于“二律背反”的理论。

    正确答案: 我们的认识能力只在经验范围内是有效的。当理性要求认识世界之整体从而迫使范畴作超验使用的时候,由于没有经验的依据,所以对于世界之整体便形成了两种相互对立的理论,而它们各自却又是能够自圆其说的,康德称这种理性的辩证法为“二律背反”。
    康德关于二律背反的思想揭示了传统形而上学的局限性,同时对黑格尔的辩证法思想形成具有重要的意义。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0题:

    名词解释题
    康德的二律背反

    正确答案:
    康德的二律背反是指一些相互反对的命题。当理性超出经验的界限去寻求解释的完整和统一性时,由于双方没有用经验事实证明自身的普遍性,只能通过归谬法来证明自身的正确。他把二律背反分为四组:①量的二律背反。正题:世界在空间和时间上是有限的;反题:世界在空间和时间上是无限的。②质的二律背反。正题:世界上的一切都是由单一的东西构成的;反题:没有单一的东西,一切都是复合的。③关系的二律背反。正题:世界上有出自自由的原因;反题:没有自由,一切都是必然的。④样式的二律背反。正题:在世界因的系列里有某种必然的存在体;反题:世界上不存在一个绝对的必然存在体,一切都是偶然的。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问答题
    康德的“二律背反”学说对于辩证法的发展有何贡献?其缺陷何在?

    正确答案: 贡献:
    ①“二律背反”以极其尖锐的形式展示出形而上学独断论的片面性。
    ②“二律背反”破除了旧的形而上学的独断僵硬。在辩证法史上,康德第一次论证思想中出现矛盾的必然性,从而打破了旧形而上学僵硬独断的思维。
    ③“二律背反”学说启发了黑格尔对矛盾普遍性的认识。
    ④“二律背反”学说达到了消极的辩证法。这是康德对辩证法的重大贡献。对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具有深刻影响。
    缺陷:康德错误的将“二律背反”的出现归结为理性自身,但在客观事物和思维领域中矛盾是不可避免的,康德将矛盾说成是理性自身产生的是完全错误的。由于康德回避矛盾,必然得出物自体不可知,必须诉诸信仰的结论。以牺牲知识作为代价,为信仰保留地盘必然成为康德先验逻辑悲剧性的结局。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问答题
    简述康德关于审美活动的特征理论。

    正确答案: 1.从质的方面来看:审美是凭借想象力与悟性联系于主体的快与不快的情感;
    2.从量的方面来看:审美判断具有主观普遍性和、可传达性;
    3.从关系方面来看:审美主体与审美对象之间的关系是“无目的德合目的性”;
    4.从情状方面来看:审美判断使审美主体感到美感是必然的、不可抗拒的。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简述康德关于“实践理性的公设”的学说。

    正确答案: 当康德把理论理性与实践理性从功能上划分清楚之后,他立刻就面临着理性的统一问题。理性是统一的,理论理性与实践理性是它的两种功能。康德确立了实践理性的“优先地位”:我们不可能让理论理性统治实践理性,因为那样一来就势必毁灭了自由,因此只能由实践理性来统治理论理性。
    康德通过使意志的动机与行为的效果“划清界限”的方式来维护道德的纯洁性,但是这样一来就产生了另一个问题:如果一个人的意志可以遵从理性自身的法则行事,这种道德法则与经验无关亦与行为的结果无关,它属于纯粹理性的理想世界,而行为则不可避免地要落入由必然的自然法则所统治的现象世界,这就意味着动机与效果是完全分离的,这一问题要求康德说明理智世界与感觉世界之间的关系,为此他提出了实践理性的“公设”。人类理性由于敬重道德法则而向往一个无条件的对象即“至善”,“公设”就是这个由道德法则而成立的“至善”所必不可少的理论假设。实践理性有三个“公设”,这就是“意志自由”、“灵魂不朽”和“上帝存在”。仅就道德法则而论,它是无条件的,并不需要灵魂不朽和上帝存在为其基础和前提,但是一涉及到道德法则的实现,那就不是道德法则力所能及的范围了。显然,这是康德哲学二元论性质的必然结果。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