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哪一项体现出“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含义?()
第1题:
下列句中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 ①骈死于槽枥之间 ②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B. ①策之不以其道 ②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C. ①驽纯之材也 ②怅恨之之
D. ①此其寡取易盈 ②其如土石何
第2题:
下列句子中“之”用在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的是()。
A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
B萬乘之國,弒其君者,必千乘之家
C媼之送燕后也,持其踵爲之泣,念悲其遠也
D衛荘公娶於齊東宮得臣之妹,曰荘姜,美而無子
第3题:
“其政察察,其民缺缺”中“缺缺”是什么意思?()
第4题:
下列命题蕴含着中国传统哲学中否定之否定规律思想的是()。
第5题:
管仲认为:“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孟子说:“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材料表明()
第6题:
翻译: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
第7题:
翻译: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夺之,必固与之。是谓微明。
第8题:
俗话说“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这句话与老子的下列哪个观点相一致:()
第9题:
不平不陂,无往不复
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
荣枯代谢而弥见其新
和实生物
极高明而到中庸
第10题:
第11题:
追求一种无拘无束的逍遥
自然无为
“将欲夺之,必固予之”
“天有其时,地有其财,人有其治”
第12题:
第13题:
第14题:
老子思考的建立秩序的方法是()。
第15题:
下列反应老子对于战争的态度的是()。
第16题:
《庄子》的核心精神是()。
第17题:
屈原既放,游于江潭,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与?何故至于斯?”屈原曰:“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渔父曰:“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世人皆浊,何不淈其泥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餔其糟而啜其醨?何故深思高举,自令放为?”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中,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渔父莞尔而笑,鼓枻而去,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遂去,不复与言。文中歌颂了屈原怎样的精神?
第18题:
屈原既放,游于江潭,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与?何故至于斯?”屈原曰:“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渔父曰:“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世人皆浊,何不淈其泥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餔其糟而啜其醨?何故深思高举,自令放为?”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中,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渔父莞尔而笑,鼓枻而去,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遂去,不复与言。文中写了哪两种人生态度?
第19题:
下列命题蕴涵着中国传统哲学中否定之否定规律的思想是()
第20题:
子曰:“众恶之,必察焉;众好之,比察焉。”出自《卫灵公》篇。
第21题:
“不平不陂,无往不复”
“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
“荣枯代谢而弥见其新”
“和实生物”
九层之台,起于垒土
第22题:
绝仁弃义
大道废,然后礼仪起
反其道而行之
将欲弱之,必固强之
第23题:
表陈述
表疑问
表停顿
表祈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