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gle.com
更多“试比较休伯曼等人提出的教师发展的“补缺”模式和“成长”模式。”相关问题
  • 第1题:

    “教师生涯发展模式”的提出者是( )。

    A.费斯勒
    B.伯顿
    C.卡茨
    D.司德菲

    答案:D
    解析:

  • 第2题:

    试比较休伯曼等人提出的教师发展的“补缺”模式和“成长”模式。
    (1)休伯曼和古斯基指出,在充满多样性的教师发展领域里,有着“补缺”模式与“成长”模式之间的紧张与对立。
    (2)所谓“补缺”模式,是建立在这样的观念或认识基础上:由于职前教育不完善等原因,教师存在某些质量上的缺陷,因而需要弥补或矫正。这些缺陷通常又是由管理者或研究者等教师以外的人来确定的,教师被看作是发展的对象或客体,而非发展的主体。
    (3)与此相对,“成长”模式的教师发展则指伴随教师对其自身教学实践进行“持续性探究”的各种专业发展活动,包括教师学习小组、课程起草小组、教师设计的研究课题、教师资源中心活动、内部实施的课程评价和参与经常是由有经验的同事举办的研讨班等活动。这一模式的特点在于它是基于现场的,并无外部专家和外部指导;即使有外部专家和外部指导,其所起作用是次要的,而且都是互动性质的。
    (4)从性质上来说,“补缺”模式所代表的是一种“培训”模式的教师发展,教师是发展的客体,而“成长”模式则强调教师对自身教学的持续性探究,教师是发展的主体;从形式上来说,前者一般为正规化、“标准化”的教育和培训,而后者则主要是一些非正式的学习和探究活动。二者对立与分歧的要害还是在于教师是发展的主体还是客体的问题。

  • 第3题:

    休伯曼等人论述了教师发展领域里“补缺”模式与“成长”模式之间的紧张与对立。以下选项中哪一项不是“成长”模式的特征()

    A教师被看作是发展的主体

    B教师通过对其自身教学实践进行“持续性探究”而获得专业发展

    C无外部专家和外部指导;即使有外部专家和外部指导,其所起作用也是次要的

    D教师通过参加正规化的教育和培训来实现发展


    D

  • 第4题:

    休伯曼和古斯基提出的教师发展的“补缺”模式将教师看作被发展的客体。

    A

    B



  • 第5题:

    休伯曼和古斯基提出的教师发展的“补缺”模式将教师看作被发展的客体。


    正确答案:正确

  • 第6题:

    休伯曼和古斯基提出的教师发展的“补缺”模式只具有历史价值而毫无现实意义。


    正确答案:错误

  • 第7题:

    1966年由伯赖特和恩格尔曼创立的,在美国早期较有影响的学前课程模式是()。

    • A、银行街模式
    • B、直接指导模式
    • C、零点计划课程
    • D、发展适宜性课程

    正确答案:B

  • 第8题:

    “教师生涯发展模式”的提出者是()

    • A、费斯勒;
    • B、伯顿;
    • C、卡茨;
    • D、司德菲

    正确答案:D

  • 第9题:

    判断题
    休伯曼和古斯基提出的教师发展的“补缺”模式只具有历史价值而毫无现实意义。
    A

    B


    正确答案: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单选题
    在罗斯曼1979年提出的社区工作三大模式中,适用于比较简单的社区模式的是()。
    A

    社会计划模式

    B

    社会行动模式

    C

    地区发展模式

    D

    政策实务模式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问答题
    试比较休伯曼等人提出的教师发展的“补缺”模式和“成长”模式。

    正确答案: (1)休伯曼和古斯基指出,在充满多样性的教师发展领域里,有着“补缺”模式与“成长”模式之间的紧张与对立。
    (2)所谓“补缺”模式,是建立在这样的观念或认识基础上:由于职前教育不完善等原因,教师存在某些质量上的缺陷,因而需要弥补或矫正。这些缺陷通常又是由管理者或研究者等教师以外的人来确定的,教师被看作是发展的对象或客体,而非发展的主体。
    (3)与此相对,“成长”模式的教师发展则指伴随教师对其自身教学实践进行“持续性探究”的各种专业发展活动,包括教师学习小组、课程起草小组、教师设计的研究课题、教师资源中心活动、内部实施的课程评价和参与经常是由有经验的同事举办的研讨班等活动。这一模式的特点在于它是基于现场的,并无外部专家和外部指导;即使有外部专家和外部指导,其所起作用是次要的,而且都是互动性质的。
    (4)从性质上来说,“补缺”模式所代表的是一种“培训”模式的教师发展,教师是发展的客体,而“成长”模式则强调教师对自身教学的持续性探究,教师是发展的主体;从形式上来说,前者一般为正规化、“标准化”的教育和培训,而后者则主要是一些非正式的学习和探究活动。二者对立与分歧的要害还是在于教师是发展的主体还是客体的问题。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说明教师发展的“补缺”模式与“成长”模式在性质与形式上的不同之处。

    正确答案: (1)休伯曼和古斯基曾经指出,在充满多样性的教师发展领域里,有着“补缺”模式与“成长”模式之间的紧张与对立。“补缺”模式认为,教师存在某些质量上的缺陷,需要外部力量对其进行弥补或矫正;“成长”模式的教师发展则指伴随教师对其自身教学实践进行“持续性探究”的各种专业发展活动。
    (2)从性质上来说,“补缺”模式所代表的是一种“培训”模式的教师发展,教师是发展的客体,而“成长”模式则强调教师对自身教学的持续性探究,教师是发展的主体。
    (3)从形式上来说,“补缺”模式一般为正规化、“标准化”的教育和培训,而“成长”模式则主要是一些非正式的学习和探究活动。二者分歧的要害还是在于教师是发展的主体还是客体的问题。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美国学者司德菲提出的教师生涯发展模式属于一种能力发展模式。( )


    答案:错
    解析:

  • 第14题:

    说明教师发展的“补缺”模式与“成长”模式在性质与形式上的不同之处。
    (1)休伯曼和古斯基曾经指出,在充满多样性的教师发展领域里,有着“补缺”模式与“成长”模式之间的紧张与对立。“补缺”模式认为,教师存在某些质量上的缺陷,需要外部力量对其进行弥补或矫正;“成长”模式的教师发展则指伴随教师对其自身教学实践进行“持续性探究”的各种专业发展活动。
    (2)从性质上来说,“补缺”模式所代表的是一种“培训”模式的教师发展,教师是发展的客体,而“成长”模式则强调教师对自身教学的持续性探究,教师是发展的主体。
    (3)从形式上来说,“补缺”模式一般为正规化、“标准化”的教育和培训,而“成长”模式则主要是一些非正式的学习和探究活动。二者分歧的要害还是在于教师是发展的主体还是客体的问题。

  • 第15题:

    休伯曼的教师职业生涯周期理论是怎样划分教师发展阶段的?
    (1)入职期,时间在第1-3年。
    (2)稳定期,时间大约在工作后的第4-6年。
    (3)实验和歧变期,大约在工作后第7-25年。
    (4)重新估价期。
    (5)平静和关系疏远期,时间在第26-33年左右。
    (6)保守和抱怨期,这一时期的教师大约50~60岁。
    (7)退休期,时间在工作后的第34-40年前后。

  • 第16题:

    休伯曼和古斯基提出的教师发展的“补缺”模式只具有历史价值而毫无现实意义。

    A

    B



  • 第17题:

    在罗斯曼1979年提出的社区工作三大模式中,适用于比较简单的社区模式的是()。

    • A、社会计划模式
    • B、社会行动模式
    • C、地区发展模式
    • D、政策实务模式

    正确答案:C

  • 第18题:

    根据休伯曼的教师职业生涯周期理论,教师专业发展可以划分为哪几个阶段?


    正确答案: (1)入职期,时间在第1-3年
    (2)稳定期,时间大约在工作后的第4-6年
    (3)实验和歧变期,时间大约在工作后的第7-25年
    (4)重新估价期
    (5)平静和关系疏远期,时间在第26-33年左右
    (6)保守和抱怨期,这一时期的教师大约50~60岁
    (7)退休期,时间在工作后的第34-40年前后

  • 第19题:

    ()提出了一个教师专长、教学能力和教学结果的作用模式。

    • A、泰勒
    • B、道尔顿
    • C、斯滕伯格
    • D、伯林纳

    正确答案:D

  • 第20题:

    单选题
    ()提出了一个教师专长、教学能力和教学结果的作用模式。
    A

    泰勒

    B

    道尔顿

    C

    斯滕伯格

    D

    伯林纳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判断题
    休伯曼和古斯基提出的教师发展的“补缺”模式将教师看作被发展的客体。
    A

    B


    正确答案: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问答题
    休伯曼的教师职业生涯周期理论是怎样划分教师发展阶段的?

    正确答案: (1)入职期,时间在第1-3年。
    (2)稳定期,时间大约在工作后的第4-6年。
    (3)实验和歧变期,大约在工作后第7-25年。
    (4)重新估价期。
    (5)平静和关系疏远期,时间在第26-33年左右。
    (6)保守和抱怨期,这一时期的教师大约50~60岁。
    (7)退休期,时间在工作后的第34-40年前后。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根据休伯曼的教师职业生涯周期理论,教师专业发展可以划分为哪几个阶段?

    正确答案: (1)入职期,时间在第1-3年
    (2)稳定期,时间大约在工作后的第4-6年
    (3)实验和歧变期,时间大约在工作后的第7-25年
    (4)重新估价期
    (5)平静和关系疏远期,时间在第26-33年左右
    (6)保守和抱怨期,这一时期的教师大约50~60岁
    (7)退休期,时间在工作后的第34-40年前后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4题:

    单选题
    1966年由伯赖特和恩格尔曼创立的,在美国早期较有影响的学前课程模式是()。
    A

    银行街模式

    B

    直接指导模式

    C

    零点计划课程

    D

    发展适宜性课程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