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gle.com
更多“斯诺是个怎样的记者?他在中国出版的代表作是什么?”相关问题
  • 第1题:

    保尔·兰德的设计风格是怎样的?他的代表作品是什么?


    正确答案: 保尔·兰德的设计把未来派、立体派、包豪斯等风格融入自己的作品中,采用抽象、变形、概括、重复组合等手法,让画面形象简洁,构图严谨,富有现代感。兰德的设计强调把功能与形式结合起来,达到有效的视觉传达效果。兰德的代表作品是为了强调功能与形式,几何字体。
    代表作品:IBM公司设计标志

  • 第2题:

    简要评述斯诺在中国的新闻活动。


    正确答案: 1935年夏天,为了解"红色中国",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来到延安。斯诺不仅对红军战士坚定的革命信念、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和高度的乐观主义精神有了切身感受,也和红军领导人毛泽东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出于记者的良知,斯诺在回到北平后,向世人披露了红军的真实情况,揭示了毛泽东等中国共产党人独特的精神风貌、人格魅力以及他们所以不可战胜的精神力量的源泉,使中国和全世界人民真切地了解了当时尚处于弱小状态的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看到了中国未来的希望和抗战胜利的曙光。

  • 第3题:

    范长江是一个怎样的记者?他的新闻通讯代表作是什么?


    正确答案: 范长江(1909~1970年)原名范希天,四川内江人。我国杰出的新闻记者和新闻事业家。18岁时曾作为贺龙部队的战士参加过南昌起义,起义失败后流浪于粤、闽、赣、皖间。1928年考入南京中央政治学校,“九·一八”事变后看清了国民党不抵抗的反动本质而愤然离去。
    1932年考入北京大学哲学系。1933年毅然走出北大书斋,参加了“辽吉黑抗日义勇军后援会”,到前线运送抗敌物资,并开始为北平《晨报》、《世界日报》和天津的《益世报》投寄了许多前线通讯,引起了各报的注意。1934年他来到南昌,阅读了国民党缴获的苏区出版的小册子,开始对共产党有所认识。1935年他被《大公报》发表。这些施行通讯揭露了西北地区的敝政,透露了红军长征的真实情况,发表后在全国引起轰却。后来报馆将这些通讯汇集成《中国的西北角》一书,连出7版仍然畅销。范长江因此一举成名,被《大公报》聘为正式记者。1936年8月他赴内蒙、宁夏采访,又写了大量施行通讯。西安事变爆发后,范长江预感到中国政局将发生重大变化,冒着生命危险来到西安了解事实真相,后经周恩来介绍赴延安采访,曾同毛泽东彻夜长谈。毛泽东向他介绍了十年内战的经过,阐述了中国革命的性质、任务和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政策,使范长江的思想发生了深刻变化。他写的《陕北之行》一文,向国统区人民介绍了陕北革命根据地的情况和共产党的政策,在全国报界有很大影响。后来报馆将他这篇文章和在内蒙、宁夏写的通讯辑为《塞上行》一书出版。此书与《中国的西北角》。成了范长江新闻通讯的代表作。
    1938年3月,范长江在汉口发起成立中国青年记者学会团结了大批进步青年记者,出版了《新闻记者》杂志。同年5月宣布脱离《大公报》,与胡愈之等人创办了国际新闻社。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1年去香港,参与了《华商报》的创办和领导工作。1942年香港沦陷后转入苏北解放区,先后担任新华社华中分社和《新华日报》(华中版)的社长、中共面京代表团发言人、新华通讯社总编辑。建国后任上海《解放日报》社长、新闻总署副署长、《人民日报》社长、国家科委副主任、全国政协副主席等职。1970年被“四人帮”迫害致死。
    范长江是我国新闻界不可多得的人材。他生前已成为革命新闻记者学习的榜样,他死后永远值得人们怀念,他的遗著至今仍是新闻记者学习的好教材。

  • 第4题:

    刘少奇的哪部理论著作被美国记者斯诺誉为中国共产党的圣经?


    正确答案: 论共产党员的修养

  • 第5题:

    第一个采访红区的西方记者是()。

    • A、罗伯特·卡帕
    • B、埃德加·斯诺
    • C、法拉奇
    • D、约瑟夫·普利策

    正确答案:A

  • 第6题:

    ()将军被美国著名新闻记者埃德加.斯诺称为“中国的夏伯阳”。在抗日战争时期,他曾担任八路军115师344旅旅长、新四军江北指挥部副指挥兼第四支队司令员。

    • A、吴焕先
    • B、刘志丹
    • C、徐海东

    正确答案:C

  • 第7题:

    在中国,作家独立创作童话始于“五四”时期的(),他的童话的代表作是()。


    正确答案:叶圣陶;《稻草人》

  • 第8题:

    问答题
    程邈是怎样的一个人,他在中国书法史上的地位如何?

    正确答案: 程邈是秦始皇时下杜(或称下邽)人,字元岑,原为衙县狱吏。相传,在他因犯罪被关进云阳监狱之后,他搜集当时的大篆并对其进行增损整理,删繁就简,制创新体。因这种新书体简单易学,主要在当时的下层官吏中流传使用,故被称之谓隶书。后来,秦始皇知道了此事,就把他从监狱里放了出来,并提升他为御史。因此,历史上一般都认为程邈是隶书的创造者。
    从中国文字书法的发展史来看,中国文字由篆书到隶书的变革是一次质的飞跃。自隶字始,中国文字才完全脱离了象形指事的初级状态,进入了成熟的、基本定型的、有系统的符号化文字时代。它的出现,大大加快了社会文明的发展进程。因此,作为隶字的创始者,程邈的功绩,可说是巨大的。难怪唐张怀瓘在其《书断·隶书》中赞道:“隶合文质,程君是先,乃备风雅,如聆管弦。长毫秋劲,素体霜妍,推峰剑折,落点星悬,乍发红焰,旋凝紫烟。金芝琼草,万世芳传。”当然,似这样巨大的变革也是一个逐渐形成的过程。很多人为其做出了贡献,并非全是程邈一人功绩。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问答题
    范长江是一个怎样的记者?他的新闻通讯代表作是什么?

    正确答案: 范长江(1909~1970年)原名范希天,四川内江人。我国杰出的新闻记者和新闻事业家。18岁时曾作为贺龙部队的战士参加过南昌起义,起义失败后流浪于粤、闽、赣、皖间。1928年考入南京中央政治学校,“九·一八”事变后看清了国民党不抵抗的反动本质而愤然离去。
    1932年考入北京大学哲学系。1933年毅然走出北大书斋,参加了“辽吉黑抗日义勇军后援会”,到前线运送抗敌物资,并开始为北平《晨报》、《世界日报》和天津的《益世报》投寄了许多前线通讯,引起了各报的注意。1934年他来到南昌,阅读了国民党缴获的苏区出版的小册子,开始对共产党有所认识。1935年他被《大公报》发表。这些施行通讯揭露了西北地区的敝政,透露了红军长征的真实情况,发表后在全国引起轰却。后来报馆将这些通讯汇集成《中国的西北角》一书,连出7版仍然畅销。范长江因此一举成名,被《大公报》聘为正式记者。1936年8月他赴内蒙、宁夏采访,又写了大量施行通讯。西安事变爆发后,范长江预感到中国政局将发生重大变化,冒着生命危险来到西安了解事实真相,后经周恩来介绍赴延安采访,曾同毛泽东彻夜长谈。毛泽东向他介绍了十年内战的经过,阐述了中国革命的性质、任务和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政策,使范长江的思想发生了深刻变化。他写的《陕北之行》一文,向国统区人民介绍了陕北革命根据地的情况和共产党的政策,在全国报界有很大影响。后来报馆将他这篇文章和在内蒙、宁夏写的通讯辑为《塞上行》一书出版。此书与《中国的西北角》。成了范长江新闻通讯的代表作。
    1938年3月,范长江在汉口发起成立中国青年记者学会团结了大批进步青年记者,出版了《新闻记者》杂志。同年5月宣布脱离《大公报》,与胡愈之等人创办了国际新闻社。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1年去香港,参与了《华商报》的创办和领导工作。1942年香港沦陷后转入苏北解放区,先后担任新华社华中分社和《新华日报》(华中版)的社长、中共面京代表团发言人、新华通讯社总编辑。建国后任上海《解放日报》社长、新闻总署副署长、《人民日报》社长、国家科委副主任、全国政协副主席等职。1970年被“四人帮”迫害致死。
    范长江是我国新闻界不可多得的人材。他生前已成为革命新闻记者学习的榜样,他死后永远值得人们怀念,他的遗著至今仍是新闻记者学习的好教材。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问答题
    功能主义在丹麦发展的代表性人物是谁?他的代表作品是什么?

    正确答案: 保罗·汉宁森;他的代表作品是PH系列灯具。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单选题
    西行漫记是一部有关中国红军和红军长征的著作,它的作者是美国记者()。
    A

    埃德加•斯诺

    B

    史沫特莱

    C

    哈里森•索尔兹伯里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填空题
    埃德加·斯诺是第一位到中国()的西方记者。

    正确答案: 红区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索尔.巴斯的设计风格是怎样的?代表作品是什么?


    正确答案:索尔.巴斯的设计擅长把形象和信息转化为简洁有力的象征符号,主题形象突出,字体易读,并具有装饰性。其代表作品有电影《金臂人》的招贴画。

  • 第14题:

    简述斯诺在中国的新闻活动。


    正确答案: 斯诺,美国著名记者、作家,中国人民的朋友。1928年,时年25岁的斯诺来到中国,共在中国度过了13年。斯诺在中国的主要活动,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i、1928-1930年,斯诺在上海担任英文报刊的编辑,沿着中国路线进行采访活动,采写了《拯救二十五万生灵》的报道,反映了京绥铁路终端内蒙人民遭受灾害的惨状。
    ii、1930年-1932年,斯诺中国东南沿海、西南地区以及日本、越南等地进行旅行采访,报道了“一•二八”松沪抗战,写作《远东前线》一书,记录了日本侵略中国的背景和经过,歌颂了中国军民的抗日斗争。
    iii、1933-1937年,斯诺在北平燕京大学任新闻系讲师,同时兼任美国《星期六晚邮报》、纽约《太阳报》、英国《每日先驱报》的远东记者。这期间,他热情支持并报道了“一二•九”学生运动,编译出版了《活的中国》一书,介绍左翼作家的作品。
    iv、1936年6月到10月,斯诺进入陕北红色区域进行采访。同年11月,他在上海英文周报《密勒氏评论报》首先发表了题为《与共产党领袖毛泽东的会见》的长篇报道,以及他拍摄的毛泽东头戴八角红星帽的照片。1937年3月,上海秘密发行了《外国记者西北印象》一书,选载了斯诺提供的国内外文报刊发表过的13篇陕北见闻新闻原稿,又以《毛斯会见记》为题,介绍了毛泽东与斯诺在延安的谈话。在上述报道的基础上,斯诺撰写了约30万字的《红星照耀中国》一书,1937年10月在英国出版,1938年1月,美国版本发行;1938年2月,翻译后改名为《西行漫记》在国内发行。
    v、斯诺陕北之行的报道和《红星照耀中国》的出版发行,突破了国民党多年的新闻封锁,向全世界相近传播了中国共产党对时局的看法和主张,真是报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斗争功绩和中国工农红军英勇的长征,生动刻画了中国共产党领袖人物的鲜明形象,热情描述了根据地人民的革命理想和崭新生活。《红星照耀中国》的问世,被评价为“标志着西方了解中国的新纪元”。大批进步青年在该书的影响下,奔赴延安,踏上革命征程。

  • 第15题:

    戈公振是一个怎样的记者?他的代表是什么?


    正确答案: 戈公振(1890~1935),原名绍发,江苏东台人,他是我国著名进步记者,新闻学教育和研究的开拓者之一。1912年在东台高等学堂毕业后,任《东台日报》图画编辑,开始从事新闻工作。他1914年进入上海《时报》,一干就是16年,从校对员到总编辑,对《时报》编辑业务的革新作出了重要贡献。1927年1月戈公振出国赴欧美、日本考察新闻事业,并参加了在瑞士召开的国际新闻专家会议。1928年底回国后,参加《申报》工作,任总管理处设计部副主任兼《申报》星期画刊主编。“九·一八”事变和“一·二八”淞沪战争后,曾随国际联盟调查团赴东北调查,赴日内瓦参加国际联盟讨论日本侵略中国问题的特别会议,然后在欧洲考察新闻事业。1933年赴苏联考察采访3年,向国内发回了大量有关苏联经济、政治、文化方面的通讯报道,后来辑成《从东北到庶》(苏)联》一书出版。1935年10月回国参加抗日救亡运动,不幸抵达上海数日后病逝。
    戈公振一生除了做编辑、记者工作外,还从事于新闻学教育和新闻学研究工作。他曾先后在上海南方大学、国民大学、大夏大学、复旦大学讲授新闻学课程,并出版过《中国报学史》、《新闻学撮要》、《新闻学》等著作,发表过许多新闻学论文和新闻事业考察报告。其中最负盛名的代表作多新闻学论文和新闻事业考察报告。其中最负盛名的代表是《中国报学史》。该书根据他在国民大学讲授报学史的讲义整理而成,1927年11月正式出版,以后曾多次再版。该书收集了比较全面的有关我国报刊发展历史的第一手材料,是第一部全面论述中国报刊发展史的著作。全书共分6章,系统地介绍了中国古代、近代和现代报刊发展的脉络,并且介绍了报业的经营管理、新闻教育、新闻团体、新闻法律等方面的情况。可贵的是,书中保存了许多报刊的发刊词和叙例,清王朝有关报的公文和奏折,新闻出版法律,新闻团体章程等珍贵史料的原文。因此,该书一直是新闻史学界的一部必诗读书。戈公振生前无论走到哪里都随身带着这本书,发现新材料或发现错误之处就在书上作出记号。可惜他没有来得及补充修订就去世了,因此书中的错误之处未能得到改正,但仍不失为一部比较权威的中国新闻史著作。

  • 第16题:

    美国人埃德加•斯诺是较早向世界报道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的外国记者。1937年10月,其西北革命根据地采访录《红星照耀中国》在英国出版,引起世界轰动。1938年12月,该书在上海发行的中文版却更名为《西行漫记》。其改名原因最有可能是()。

    • A、凸显延安的抗战中心地位
    • B、便于该书在中国顺利发行
    • C、准确界定采访活动的区域
    • D、遵循新闻采访的中立原则

    正确答案:B

  • 第17题:

    埃德加·斯诺是第一位到中国()的西方记者。


    正确答案:红区

  • 第18题:

    1937年撰写出版《红星闪耀中国》(《西行漫记》)一书,第一次真实生动地向全世界介绍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斗争的西方记者是()。

    • A、斯诺
    • B、斯特朗
    • C、史沫特莱
    • D、爱泼斯坦

    正确答案:A

  • 第19题:

    问答题
    戈公振是一个怎样的记者?他的代表是什么?

    正确答案: 戈公振(1890~1935),原名绍发,江苏东台人,他是我国著名进步记者,新闻学教育和研究的开拓者之一。1912年在东台高等学堂毕业后,任《东台日报》图画编辑,开始从事新闻工作。他1914年进入上海《时报》,一干就是16年,从校对员到总编辑,对《时报》编辑业务的革新作出了重要贡献。1927年1月戈公振出国赴欧美、日本考察新闻事业,并参加了在瑞士召开的国际新闻专家会议。1928年底回国后,参加《申报》工作,任总管理处设计部副主任兼《申报》星期画刊主编。“九·一八”事变和“一·二八”淞沪战争后,曾随国际联盟调查团赴东北调查,赴日内瓦参加国际联盟讨论日本侵略中国问题的特别会议,然后在欧洲考察新闻事业。1933年赴苏联考察采访3年,向国内发回了大量有关苏联经济、政治、文化方面的通讯报道,后来辑成《从东北到庶》(苏)联》一书出版。1935年10月回国参加抗日救亡运动,不幸抵达上海数日后病逝。
    戈公振一生除了做编辑、记者工作外,还从事于新闻学教育和新闻学研究工作。他曾先后在上海南方大学、国民大学、大夏大学、复旦大学讲授新闻学课程,并出版过《中国报学史》、《新闻学撮要》、《新闻学》等著作,发表过许多新闻学论文和新闻事业考察报告。其中最负盛名的代表作多新闻学论文和新闻事业考察报告。其中最负盛名的代表是《中国报学史》。该书根据他在国民大学讲授报学史的讲义整理而成,1927年11月正式出版,以后曾多次再版。该书收集了比较全面的有关我国报刊发展历史的第一手材料,是第一部全面论述中国报刊发展史的著作。全书共分6章,系统地介绍了中国古代、近代和现代报刊发展的脉络,并且介绍了报业的经营管理、新闻教育、新闻团体、新闻法律等方面的情况。可贵的是,书中保存了许多报刊的发刊词和叙例,清王朝有关报的公文和奏折,新闻出版法律,新闻团体章程等珍贵史料的原文。因此,该书一直是新闻史学界的一部必诗读书。戈公振生前无论走到哪里都随身带着这本书,发现新材料或发现错误之处就在书上作出记号。可惜他没有来得及补充修订就去世了,因此书中的错误之处未能得到改正,但仍不失为一部比较权威的中国新闻史著作。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0题:

    单选题
    1937年撰写出版《红星闪耀中国》(《西行漫记》)一书,第一次真实生动地向全世界介绍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斗争的西方记者是()。
    A

    斯诺

    B

    斯特朗

    C

    史沫特莱

    D

    爱泼斯坦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问答题
    斯诺是个怎样的记者?他在中国出版的代表作是什么?

    正确答案: 埃德加·帕克斯·斯诺(1905~1972)是美国著名的进步记者。他从9岁月起先后当过印刷厂学徒、饭馆侍者、农场工人、铁路工人、海员等,19岁考进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并开始为报纸投稿。大学毕业后在广告公司工作。1928年开始作环球旅行,夏天到达上海,被聘为《密勒氏评论报》助理编辑,兼任纽约《太阳报》和伦敦《每日先驱报》的特约通讯员,在中国一住13年。1932年他报道了淞沪战争,1933年又目睹了热河战争。以后到北平燕京大学新闻系任教,积极参与和报道了“一二·九”运动。1936年6月,斯诺经宋庆龄介绍,从北平赴陕北采访,成为第一个进入陕甘宁解放区的外国记者。他在陕北呆了3个月,采访了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彭德怀、刘志丹、贺龙、邓发等中共领导人和许多工农兵群众,并多次深入甘、宁前线采访,掌握了边区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生活等各方面的真实情况,写成30多篇通讯稿,陆续在《密勒氏评论报》发表,中外报纸纷纷转载。1937年2月,他又在美国《生活》画报上发表了在陕甘宁边区拍摄的75张照片,轰动了中外新闻界。同年3月,英国兰戈兹公司正式出版了斯诺的名著《红星照耀中国》。1938年2月,上海文化界进步人士将这部著作译成中文出版,改名为《西行漫记》。斯诺关于陕甘宁边区的报道,打破了国民党的新闻封锁,向全世界宣传了中国共产党的主张,促进了中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他的传奇般的经历,吸引了许多爱国青年,他们纷纷投奔解放区;中外记者也拉踵到延安采访。《西行漫记》文笔生动,文字简练,刻划人物栩栩如生,分析问题独到精辟。它既是一部珍贵的历史文献,又是一部高水平的文学著作,至今仍是许多国家的畅销书。
    抗日战争爆发后,斯诺发起组织了“中国工业合作促进会”,为中国抗战提供物质援助。皖南事变发生后,他向国际新闻界报道了事变真相。为此国民党政府取消他的记者特权,被子迫回国,受到美国政府的限制。新中国成立后,他先后三次来中国采访,写了《今日红色中国:大洋彼岸》和《中国巨变》等书,为增进中美两国人民之间的了解和友谊做出了贡献。
    1927年逝世前,他曾嘱托将他的一部分骨灰安葬在生前工作过的燕京大学(现北京大学)校园内。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单选题
    第一个采访红区的西方记者是()。
    A

    罗伯特·卡帕

    B

    埃德加·斯诺

    C

    法拉奇

    D

    约瑟夫·普利策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保尔·兰德的设计风格是怎样的?他的代表作品是什么?

    正确答案: 保尔·兰德的设计把未来派、立体派、包豪斯等风格融入自己的作品中,采用抽象、变形、概括、重复组合等手法,让画面形象简洁,构图严谨,富有现代感。兰德的设计强调把功能与形式结合起来,达到有效的视觉传达效果。兰德的代表作品是为了强调功能与形式,几何字体。
    代表作品:IBM公司设计标志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