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gle.com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①白细胞的稀释及充液过程用1ml的吸管吸取白细胞稀释液0.4ml放在小试管中,用沙利氏吸血管吸取已经混匀的抗凝血到20刻度处,用脱脂棉擦去沙利氏吸血管尖部及外部的血液,将沙利氏吸血管插入到装有白细胞稀释液的小试管底部反复吹吸几次,以洗净管内所沾附的白细胞,充分振摇混合,此时血液已被稀释了20倍。
②取洁净、干燥的血球计数板和盖玻片,将盖玻片紧密覆盖于血细胞计数板上,将其置于显微镜的载物台上,用低倍镜先找到白细胞计数室再用沙利氏吸血管吸取已经稀释完的血液,使吸管的尖端血接触盖玻片边缘与计数室交界处稀释完的血液即可自然充入计数室内,静置1~2分钟。
解析: 暂无解析
更多“名词解释题简述白细胞计数的方法。”相关问题
  • 第1题:

    简述白细胞的计数的原理。


    正确答案:用稀乙酸溶液将血液稀释一定倍数并破坏红细胞而保留白细胞后,混匀充池,在显微镜下计数一定容积中的白细胞数,经换算求得每升血液中的白细胞总数。

  • 第2题:

    简述联合检测型BCA白细胞分类计数的实质和共有特点。


    正确答案: 实质是选用较特异的方法将血中含量较少的嗜酸、嗜碱性粒细胞检出,发现异常细胞。共有特点均使用了鞘流技术,将细胞重叠限制到最低限度。

  • 第3题:

    简述白细胞计数及白细胞分类计数


    正确答案: (一)参考值
    1.白细胞总数成人:(4~10)×109/L;儿童:(5~12)×109/L;新生儿:(15~20)×109/L。
    2.分类计数中性杆状核:0.01~0.05;中性分叶核:0.50~0.70;嗜酸性粒细胞:0.005~0.05;嗜碱性粒细胞:0~0.01;淋巴细胞:0.20~0.40;单核细胞:0.03~0.08。
    (二)临床意义
    白细胞数高于10×109/L称白细胞增多,低于4×109/L称白细胞减少。白细胞总数的增、减主要受中性粒细胞的影响。
    1.中性粒细胞
    (1)中性粒细胞增多反应性粒细胞增多是机体对各种病因刺激产生的应激反应,增多的粒细胞大多为成熟的分叶核粒细胞或较成熟的杆状核粒细胞。见于:①感染:化脓性感染为最常见的原因,如流行性脑脊髓膜炎、肺炎、阑尾炎等;还见于某些病毒感染、某些寄生虫感染。②严重组织损伤:如较大手术后、急性心肌梗死后较常见。③急性大出血、溶血:如脾破裂或宫外孕、急性溶血等。④其他:如中毒、类风湿性关节炎及应用某些药物如皮质激素等。
    异常增生性粒细胞增多见于急、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骨髓增殖性疾病等。
    (2)中性粒细胞减少见于:①某些感染:病毒感染是常见的原因,如流行性感冒、麻疹、病毒性肝炎、水痘、风疹等。也见于伤寒、疟疾等。②某些血液病:如再生障碍性贫血、粒细胞缺乏症及恶性组织细胞病等。③药物及理化因素的作用:如氯霉素、抗肿瘤药物、抗结核药物、抗甲状腺药物、X线及放射性核素等。④自身免疫性疾患: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等。⑤脾功能亢进:如肝硬化、班替综合征等。
    (3)中性粒细胞的核象变化中性粒细胞的核象是指粒细胞的分叶状况,它反映粒细胞的成熟程度。
    1)核左移:周围血中杆状核增多,并可出现晚幼粒、中幼粒及早幼粒等细胞,称为核左移。常见于各种病原体所致的感染、大出血、大面积烧伤、大手术、恶性肿瘤晚期等。
    2)核右移:正常人血中的中性粒细胞以3叶者为主,若中性粒细胞分叶过多,大部分为4~5叶或更多,则称为核右移。核右移常伴白细胞总数减少,为骨髓造血功能减退或缺乏造血物质所致。常见于巨幼细胞贫血、恶性贫血,若在疾病进行期突然发现核右移,表示预后不良。
    (4)中性粒细胞的中毒性改变大小不均、中毒颗粒、空泡变性、核变性等可单独或同时出现。常见于各种严重感染、中毒、恶性肿瘤及大面积烧伤等。
    2.嗜酸性粒细胞
    (1)嗜酸性粒细胞增多见于:①变态反应性疾病:如支气管哮喘、药物过敏反应、热带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以及某些皮肤病等;②寄生虫病;③某些血液病:如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嗜酸性粒细胞白血病。
    (2)嗜酸性粒细胞减少见于伤寒、副伤寒、应激状态等。
    3.嗜碱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增多可见于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等。其减少一般无临床意义。
    4.淋巴细胞
    (1)淋巴细胞增多见于:①感染性疾病:主要为病毒感染,如麻疹、风疹、水痘、流行性腮腺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等。也可见于某些杆菌感染,如结核病、百日咳、布氏杆菌病。②某些血液病。③急性传染病的恢复期。
    (2)淋巴细胞减少主要见于应用皮质激素、烷化剂,接触放射线,免疫缺陷性疾病等。
    5.单核细胞单核细胞增多见于:①生理性:婴幼儿。②某些感染:如感染性心内膜炎、活动性结核病、疟疾及急性感染的恢复期。③某些血液病:如单核细胞白血病。

  • 第4题:

    简述细胞计数的方法。


    正确答案: 细胞生长量的测定一般方法有:
    (1)细胞计数:在显微镜下记数,以cells/ml表示单位体积里的细胞浓度。
    (2)细胞密实体积(PCV):以每毫升培养液中细胞总体积的毫升数表示。测定时,将细胞离心于离心管内,测定细胞层所占的体积。
    (3)细胞鲜重或干重:过滤后直接称重为鲜重,干燥后再称得到的是干重。
    (4)有丝分裂指数(MI):是指在一个细胞群体中,处于有丝分裂的细胞占总细胞的百分数。
    对于愈伤组织有丝分裂指数的测定一般采用富尔根染色法。对于悬浮培养的细胞则先离心,然后置于载玻片上用乙酸洋红染色并镜检。

  • 第5题:

    单选题
    用全血制备后的少白细胞红细胞,按无菌操作留标本。并用所留的少白细胞红细胞标本,进行白细胞计数。为了保证准确性,白细胞计数采用()。
    A

    Nageotte计数盘计数方法

    B

    普通计数盘显微镜计数

    C

    细胞计数仪计数

    D

    流式细胞仪计数

    E

    Faccote计数盘计数方法


    正确答案: A
    解析: 少白细胞红细胞进行白细胞计数。为了保证准确性,白细胞计数不用普通计数盘显微镜计数和细胞计数仪计数,少白细胞红细胞中的残留白细胞需采用大容量Nageotte计数盘显微镜计数法计数。

  • 第6题:

    填空题
    白细胞显微镜计数法的质量控制方法通常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5种方法。

    正确答案: 经验控制,常规考核标准,变异百分率评价法,两差比值评价法,双份计数标准差评价法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7题:

    问答题
    简述白细胞计数增减的临床意义。

    正确答案: (1)白细胞增多的临床意义:大部分化脓性细菌尤其是各种球菌所引起的感染,均可使白细胞升高;其次如中毒(尿毒症、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汞中毒、铅中毒)、急性出血、急性溶血、术后、恶性肿瘤、粒细胞白血病等,白细胞亦可增加。
    (2)白细胞减少的临床意义:某些传染病包括病毒感染及某些血液病,如再生障碍性贫血、少部分急性白血病、粒细胞缺乏症、化学药品及放射损害,以及脾功能亢进等,白细胞数均可减少。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8题:

    配伍题
    伤寒()|流脑()
    A

    血培养及肥达反应

    B

    白细胞计数分类及血培养

    C

    白细胞计数分类及尿常规

    D

    脑脊液检查及白细胞计数

    E

    白细胞计数及血涂片找病原体


    正确答案: E,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问答题
    试述白细胞残留量的计数方法。

    正确答案: 50μl血液标本加入450μl使用液中,充分混匀。在Nageotte计数池中加入上述混合液,将计数池置于带盖潮湿容器中,于室温放置10~15分钟。在200倍显微镜下对计数池中两个计数区(每区有20个长方形格)的白细胞计数,40行相当于50μl。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名词解释题
    简述或有负债的会计处理方法

    正确答案: 或有负债不符合负债的确认条件,会计上不予确认,但或有负债如果符合某些条件,会计上应予披露。
    披露的原则是:极小可能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或有负债,一般不予披露;对经常发生或对企业财务状况或经营成果有较大影响的或有负债,即使其导致经济利益流出的可能性极小,也应予披露。
    披露内容包括形成原因、预计产生的财务影响等。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问答题
    简述血常规白细胞计数(WBC)。

    正确答案: 正常参考值
    成人:(4~10)×109/L(4000~10000/mm3)。
    新生儿:(15~20)×109/L(15000~20000/mm3)。
    临床意义
    生理性白细胞增多:多见于剧烈运动、进食后、妊娠、新生儿。采血部位不同,也可使白细胞数有差异,如耳垂血比手指血的白细胞数略高。
    病理性白细胞增多:多见于急性化脓性感染、尿毒症、白血病、组织损伤、急性出血等。
    病理性白细胞减少:见于病毒感染、再生障碍性贫血、某些传染病、肝硬化、脾功能亢进、放疗化疗等。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填空题
    供白细胞分类计数时,其染色方法有()、()、()。

    正确答案: 瑞氏,吉氏,混合染色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试述白细胞残留量的计数方法。


    正确答案: 50μl血液标本加入450μl使用液中,充分混匀。在Nageotte计数池中加入上述混合液,将计数池置于带盖潮湿容器中,于室温放置10~15分钟。在200倍显微镜下对计数池中两个计数区(每区有20个长方形格)的白细胞计数,40行相当于50μl。

  • 第14题:

    简述白细胞计数增减的临床意义。


    正确答案: (1)白细胞增多的临床意义:大部分化脓性细菌尤其是各种球菌所引起的感染,均可使白细胞升高;其次如中毒(尿毒症、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汞中毒、铅中毒)、急性出血、急性溶血、术后、恶性肿瘤、粒细胞白血病等,白细胞亦可增加。
    (2)白细胞减少的临床意义:某些传染病包括病毒感染及某些血液病,如再生障碍性贫血、少部分急性白血病、粒细胞缺乏症、化学药品及放射损害,以及脾功能亢进等,白细胞数均可减少。

  • 第15题:

    供白细胞分类计数时,其染色方法有()、()、()。


    正确答案:瑞氏;吉氏;混合染色

  • 第16题:

    填空题
    白细胞计数高于_________称白细胞增多,白细胞计数低于_________称白细胞减少,白细胞增多和减少常和_________增多或减少一致。

    正确答案: 10×109,4×109,中性粒细胞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7题:

    填空题
    用显微镜计数法计数白细胞时,计数四角上()个大方格内白细胞总数。

    正确答案: 4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8题:

    名词解释题
    简述淋球菌的检查方法。

    正确答案: (1)标本采集:用含无菌生理盐水的藻酸钙棉拭子,伸入男性尿道2~4cm,轻轻转动取出分泌物;女性先用无菌的脱脂棉擦去阴道内黏液,用无菌的藻酸钙脱脂棉拭子插入宫颈内1~2cm处旋转取出分泌物;患结膜炎的新生儿取结膜分泌物;全身性淋病时可取关节液或关节穿刺液;前列腺炎患者经按摩取前列腺液。(2)直接涂片:主要用于急性感染患者。涂片2张,自然干燥,加热固定后作革兰染色,油镜下观察。(3)细菌培养:标本立即接种于血琼脂或巧克力琼脂平板上,置于含5%~10%的CO孵箱,37℃孵育24~48小时后观察结果。挑选可疑菌落作涂片染色镜检。可用氧化酶试验或糖发酵试验进一步证实。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9题:

    名词解释题
    简述Allen试验的方法。

    正确答案: 让病人用力握拳,将手中血液驱至前臂,检查者用两手拇指分别用力按压前臂远端尺、桡动脉、不让血流通过,再让病人伸展手指,此时手部苍白缺血,然后放开压迫的尺动脉,让血流通过,则全手迅速变红。重复上述试验,然后放开压迫的桡动脉,全手也迅速变红。若放开尺动脉或桡动脉压迫后,手部仍呈苍白,则表示该动脉断裂或栓塞。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0题:

    判断题
    白细胞总数2.78×109/L,白细胞分类计数应计数50~100个白细胞。
    A

    B


    正确答案: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问答题
    简述血常规白细胞分类计数(DC)。

    正确答案: 正常参考值中性杆状核粒细胞:0.01~0.05(1%~5%)。中性分叶核粒细胞:0.50~0.70(50%~70%)。嗜酸性粒细胞:0.005~0.05(0.5%~5%)。嗜碱性粒细胞:0.00~0.01(0~1%)。淋巴细胞:0.20~0.40(20%~40%)。单核细胞:0.03~0.08(3%~8%)。临床意义中性杆状核粒细胞增多:见于急性化脓性感染、大出血、严重组织损伤及安眠药中毒等。中性分叶核粒细胞减少:多见于某些传染病、再生障碍性贫血、粒细胞缺乏症等。嗜酸性粒细胞增多:见于过敏性疾病、寄生虫病、支气管哮喘,一些血液病及肿瘤如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鼻咽癌等。减少见于伤寒、副伤寒早期、长期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后等。淋巴细胞增多:见于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某些急性传染病(如风疹、百日咳等)、结核病、疟疾、某些病毒感染等。淋巴细胞减少:见于淋巴细胞破坏过多,如长期化疗、X射线照射后及免疫缺陷病等。单核细胞增多:见于单核细胞白血病、结核病活动期、疟疾等。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问答题
    简述白细胞计数及白细胞分类计数

    正确答案: (一)参考值
    1.白细胞总数成人:(4~10)×109/L;儿童:(5~12)×109/L;新生儿:(15~20)×109/L。
    2.分类计数中性杆状核:0.01~0.05;中性分叶核:0.50~0.70;嗜酸性粒细胞:0.005~0.05;嗜碱性粒细胞:0~0.01;淋巴细胞:0.20~0.40;单核细胞:0.03~0.08。
    (二)临床意义
    白细胞数高于10×109/L称白细胞增多,低于4×109/L称白细胞减少。白细胞总数的增、减主要受中性粒细胞的影响。
    1.中性粒细胞
    (1)中性粒细胞增多反应性粒细胞增多是机体对各种病因刺激产生的应激反应,增多的粒细胞大多为成熟的分叶核粒细胞或较成熟的杆状核粒细胞。见于:①感染:化脓性感染为最常见的原因,如流行性脑脊髓膜炎、肺炎、阑尾炎等;还见于某些病毒感染、某些寄生虫感染。②严重组织损伤:如较大手术后、急性心肌梗死后较常见。③急性大出血、溶血:如脾破裂或宫外孕、急性溶血等。④其他:如中毒、类风湿性关节炎及应用某些药物如皮质激素等。
    异常增生性粒细胞增多见于急、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骨髓增殖性疾病等。
    (2)中性粒细胞减少见于:①某些感染:病毒感染是常见的原因,如流行性感冒、麻疹、病毒性肝炎、水痘、风疹等。也见于伤寒、疟疾等。②某些血液病:如再生障碍性贫血、粒细胞缺乏症及恶性组织细胞病等。③药物及理化因素的作用:如氯霉素、抗肿瘤药物、抗结核药物、抗甲状腺药物、X线及放射性核素等。④自身免疫性疾患: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等。⑤脾功能亢进:如肝硬化、班替综合征等。
    (3)中性粒细胞的核象变化中性粒细胞的核象是指粒细胞的分叶状况,它反映粒细胞的成熟程度。
    1)核左移:周围血中杆状核增多,并可出现晚幼粒、中幼粒及早幼粒等细胞,称为核左移。常见于各种病原体所致的感染、大出血、大面积烧伤、大手术、恶性肿瘤晚期等。
    2)核右移:正常人血中的中性粒细胞以3叶者为主,若中性粒细胞分叶过多,大部分为4~5叶或更多,则称为核右移。核右移常伴白细胞总数减少,为骨髓造血功能减退或缺乏造血物质所致。常见于巨幼细胞贫血、恶性贫血,若在疾病进行期突然发现核右移,表示预后不良。
    (4)中性粒细胞的中毒性改变大小不均、中毒颗粒、空泡变性、核变性等可单独或同时出现。常见于各种严重感染、中毒、恶性肿瘤及大面积烧伤等。
    2.嗜酸性粒细胞
    (1)嗜酸性粒细胞增多见于:①变态反应性疾病:如支气管哮喘、药物过敏反应、热带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以及某些皮肤病等;②寄生虫病;③某些血液病:如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嗜酸性粒细胞白血病。
    (2)嗜酸性粒细胞减少见于伤寒、副伤寒、应激状态等。
    3.嗜碱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增多可见于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等。其减少一般无临床意义。
    4.淋巴细胞
    (1)淋巴细胞增多见于:①感染性疾病:主要为病毒感染,如麻疹、风疹、水痘、流行性腮腺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等。也可见于某些杆菌感染,如结核病、百日咳、布氏杆菌病。②某些血液病。③急性传染病的恢复期。
    (2)淋巴细胞减少主要见于应用皮质激素、烷化剂,接触放射线,免疫缺陷性疾病等。
    5.单核细胞单核细胞增多见于:①生理性:婴幼儿。②某些感染:如感染性心内膜炎、活动性结核病、疟疾及急性感染的恢复期。③某些血液病:如单核细胞白血病。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简述白细胞的计数的原理。

    正确答案: 用稀乙酸溶液将血液稀释一定倍数并破坏红细胞而保留白细胞后,混匀充池,在显微镜下计数一定容积中的白细胞数,经换算求得每升血液中的白细胞总数。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