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gle.com
更多“简述埃里克森关于婴幼儿阶段的人格发展学说。”相关问题
  • 第1题:

    论述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及其教育含义。


    正确答案:

  • 第2题:

    简述埃里克森儿童人格发展阶段理论。


    正确答案:

  • 第3题:

    根据埃里克森的理论,中学生处于人格发展的_______阶段。


    正确答案:
    建立个人同一性

  • 第4题:

    简述埃里克森人格发展阶段理论。


    正确答案:

  • 第5题:

    简述埃里克森人格发展的八阶段。


    答案:
    解析:
    埃里克森认为人格的发展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个体在一生中要经过,、、个有固定顺序的阶段。每个阶段都有一个发展任务,这些任务是由个体的生物成熟和社会文化的要求之间的冲突产生。如果儿童解决了冲突,完成了任务,就会获得积极的品质,转而进入下一个阶段。如果儿童完成得不好,就会形成消极的品质。每个儿童完成任务的程度各不相同,一般都介于积极和消极的两个端点之间的某一点上,健康人格倾向于积极的那一端。上一个任务的完成有助于下一个阶段的顺利通过。儿童若一个阶段的任务完成不好,仍有机会在以后的阶段中完成,并不一定导致病理性后果。同时,埃里克森也指出,即使一个阶段的任务完成了也并不等于这个矛盾不复存在了,在以后的发展阶段里仍然有可能产生已解决的矛盾。这八个阶段分别是:娶儿期(0—1岁):信任对怀疑,满足生理需要,发展信任感,体验希望的实现。儿童早期(1~3岁):自主对羞怯,获得自主感,克服羞怯和疑虑,体验意志的实现。学前期或游戏期(3—6岁):主动对内疚,获得主动感,克服内疚感,体验目的的实现。学龄期(6—12岁):勤奋对自卑,获得勤奋感,克服自卑感,体验能力的实现。青年期(12~18岁):同一性对角色混乱,建立同一感,防止角色混乱,体验忠诚的实现,这一阶段若未处理好危机,会出现“合法延缓期”。成年早期(18~ 25岁):亲密对孤独,获得亲密感,避免孤独感,体验爱情的实现。成年中期(25—50岁):繁殖对停滞,获得繁殖感,避免停滞感,体验关怀的实现。成年晚期(50岁以上):完善对绝望,获得完善感,避免失望和厌倦感,体验智慧的实现。

  • 第6题:

    弗洛伊德与埃里克森人格发展阶段论的差别在于(  )

    A.弗洛伊德强调本我的作用,而埃里克森更强调超我的力量
    B.弗洛伊德认为人的本性是恶的,而埃里克森认为人的本性是善的
    C.弗洛伊德强调生物因素对人格的影响,而埃里克森注重社会和文化因素的作用
    D.关于人格发展阶段,弗洛伊德提出了五个阶段的理论,而埃里克森提出八阶段理论

    答案:C,D
    解析:
    弗洛伊德强调本我的作用,而埃里克森更强调的是自我的力量,弗洛伊德认为人的本性是恶的,而埃里克森认为人的本性无所谓好坏,有向任何一个方向发展的可能。

  • 第7题:

    简述埃里克森人格发展阶段理论的涵义及其对教育的意义?


    正确答案: 其理论认为,人格的发展是一个逐渐形成过程,它必须经历一系列顺序不变的阶段,每一阶段都有一个由生物学的成熟与社会文化环境、社会期望之间的冲突和矛盾所决定的发展为继,每一个危机都涉及到一个积极的选择与一个潜在的消极选择之间的冲突。如果个体能够成功而又合理地解决每个阶段的危机或冲突,结汇形成积极的人格特征,有助于健全人格的发展;反之,危机得不到解决或解决得不合理,个体就会形成消极的人格特征,导致人格向不健全的方向发展。个体解决危机的成功程度一般都处在从积极到消极的连续体的某一点上。埃里克森认为人格发展贯穿于个体的一生分为八个阶段:学习信任的阶段(出生到18个月);成为自主者的阶段(2-3岁);发展主动性的阶段(4-5岁);变得勤奋的阶段(6-11岁);建立个人同一性的阶段(12-18岁);承担社会义务的阶段(19-24岁);显示充沛感的阶段(25-65岁);达到完善的阶段(65岁以后)人格发展的上述各阶段是相互依存的,后一阶段发展任务的完成依赖于早期冲突的解决程度,而后起阶段仍有可能产生先前已解决的冲突。
    心理社会发展理论的教育价值: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指出了人生每个阶段的发展任务及所需要的支持帮助,这有助于教育工作者了解中小学生在不同发展阶段所面临的各种冲突,从而采取相应的措施,因势利导,对症下药。

  • 第8题:

    简述埃里克森人格发展阶段的基本观点、八个阶段及教育意义?


    正确答案:1、主要观点
    埃里克森认为,儿童人格的发展是一个逐渐形成的过程,它经历了一系列顺序不变的阶段,每一阶段都有一个由生物学的成熟与社会文化环境、社会期望之间的冲突和矛盾所决定的发展危机,每一个危机都涉及到一个积极的选择与一个潜在的消极选择之间的冲突。如果个体能够成功而又合理地解决每个阶段的危机或冲突,就会形成积极的人格特征,有助于健全人格的发展,反之,个体就会形成消极的人格特征,导致人格向不健全方向发展。
    2、人格发展的八个阶段
    埃里克森认为,人格的发展贯穿于个体的一生,整个发展过程可以划分为八个阶段。前五个阶段属于儿童成长和接受教育的时期。
    (1)基本的信任感对基本的不信任感(0~1.5岁)该阶段的发展任务是培养信任感
    (2)自主感对羞耻感与怀疑(2~3岁)该阶段的发展任务是培养自主性
    (3)主动感对内疚感(4~5岁)该阶段的发展任务是培养主动性
    (4)勤奋感对自卑感(6~11岁)该阶段的发展任务是培养勤奋感
    (5)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12~18)
    自我同一性的形成要求谨慎的选择和抉择,尤其体现在职业定向、性别角色等方面。
    (6)亲密感对孤独感(成年早期)
    (7)繁殖感对停滞感(成年中期)
    (8)自我整合对绝望感(成年晚期)
    3、埃里克森人格发展理论的教育意义
    埃里克森的发展理论指出了人生每个阶段的发展任务和需要的支持帮助,并给出了解决危机、完成任务的具体教育方法,这有助于教育工作者了解学生在不同发展阶段所面临的各种冲突,从而采取相应的措施,因势利导,对症下药。

  • 第9题:

    问答题
    简述埃里克森人格发展的八个阶段。

    正确答案: (1)基本信任对不信任(0—1岁):婴儿必须学习相信别人。
    (2)自主对羞愧(1—3岁):儿童必须学习自主,自己吃饭、穿衣及照顾自己的个人卫生等。
    (3)主动对内疚(3—6岁):儿童企图向别人表明自己已经长大,并开始尝试做一些自己的能力尚无法应付的事。
    (4)勤奋对自卑(6—12岁):儿童必须能胜任社会及学习的技巧。
    (5)青春期(12—18岁):自我同一性和角色混乱的冲突。
    (6)成年早期(18—25岁):亲密对孤独的冲突。
    (7)成年期(25—65岁):生育对自我专注的冲突。
    (8)成熟期(65岁以上):自我调整与绝望期的冲突。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问答题
    简述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论。

    正确答案: 埃里克森认为人格的发展过程中,要经历顺序不变又相互联系的八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一个普遍的发展任务,这些任务都是由个体成熟与社会文化环境、社会期望间不断产生的冲突或矛盾所规定的。在任何一个阶段,如果个体解决了冲突,完成了该阶段所要求的任务,就能形成积极的人格品质,相反则会形成消极的品质。个体就是这样在不断的解决冲突、克服心理社会危机、完成发展任务的过程中从一个阶段向下一个阶段过渡。如果个体在某一阶段未能很好地解决发展任务,他还可以通过教育等措施在下一个阶段得到补偿。埃里克森所指的心理社会发展阶段包括:
    (1)婴儿期(0~1.5岁),此阶段的发展任务是获得信任感,克服不信任感。
    (2)儿童早期(1.5~3岁),此阶段的发展任务是获得自主感,克服怀疑与羞怯感。
    (3)学前期(3~岁),此阶段的发展任务是获得主动感,克服内疚感。
    (4)学龄期(6~12岁),此阶段的发展任务是获得勤奋感,克服自卑感。
    (5)青春期(12~8岁),此阶段的发展任务是建立自我同一性,防止角色混乱。
    (6)成年早期(18~25岁),恋爱与婚姻是这一阶段的主要特征,所以发展任务是获得亲密感,避免孤独感,体验着爱情的实现,积极的成果是亲爱。
    (7)成年中期(25~50岁),主要通过生儿育女,获得繁殖感而避免停滞感,体现着关怀的实现,积极的成果是关怀后代。
    (8)成年晚期(50岁以后直至死亡),在体验了人生的众多喜怒哀乐后,这一阶段主要是为获得综合的完善感,避免绝望与沮丧。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问答题
    简述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阶段(人格)理论给我们的教育启示。

    正确答案: (1)早教教师和教养人要尽量给婴幼儿创造亲切、舒适、轻松的家庭氛围;
    (2)早教教师和教养人必须承担起控制婴幼儿行为使之符合社会规范的任务,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习惯。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填空题
    埃里克森提出人格发展的八阶段:()、()、()、()、()()、()、()

    正确答案: 基本信任对基本不信任,自主对羞怯和疑虑,主动对内疚,勤奋对自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亲密对孤独,繁殖对停滞,自我整合对绝望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简述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的教育含义。


    正确答案:


  • 第14题:

    简述埃里克森人格发展阶段理论的教育意义。


    正确答案: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指明了每个发展阶段的任务并给出了解决危机、完成任务的具体教育方法有助于教师理解不同发展阶段的儿童所面临的冲突类型从而采取相应的措施;同时提供机会让学生了解社会、了解自我通过讨论的形式使他们解决自身所面临的问题。
    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指明了每个发展阶段的任务,并给出了解决危机、完成任务的具体教育方法,有助于教师理解不同发展阶段的儿童所面临的冲突类型,从而采取相应的措施;同时提供机会让学生了解社会、了解自我,通过讨论的形式使他们解决自身所面临的问题。

  • 第15题:

    简述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


    正确答案:

    埃里克森构造了一个庞大的人格的毕生发展理论,即心理社会性发展

    阶段理论。埃里克森以自我渐成为中心,把个体从摇篮到坟墓的人格发展划分为8个阶

    段,每一个阶段都面临着一个核心的心理社会危机。

        第一阶段:信任对不信任(O1.5岁);

        第二阶段:自主对怀疑(1.53岁);

    第三阶段:主动对内疚(36岁);

    第四阶段:勤奋对自卑(612

    第五阶段:同一性对同一性混乱(1218岁)5

    第六阶段:亲密对孤独(1830岁);

    第七阶段:创生对停滞(3150岁);

    第八阶段:自我完善对失望(51岁以后)。

  • 第16题:

    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属于精神分析的理论。
    ()


    答案:对
    解析:
    埃里克森的学说是在弗洛伊德自我心理学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是精神分析的理论。

  • 第17题:

    简述埃里克森人格发展阶段理论与弗洛伊德人格理论的区别。


    答案:
    解析:
    埃里克森人格发展阶段理论与弗洛伊德人格发展阶段论存在以下几点区别:(1)弗洛伊德特别强调本能的作用,本我的力量,自我只是本我和超我的奴仆;埃里克森则更强调自我的作用,理智的力量,相信超我能引导心理性欲向着社会所规定的方向发展,超我可以协助自我监督本我。(2)弗洛伊德在研究儿童人格发展时,仅把儿童圄于母亲一儿童一父亲这个狭隘的三角关系中;埃里克森则把儿童置于更广阔的社会背景上,重视社会对发展的影响。(3)弗洛伊德对儿童人格发展的研究只到青春期为止;而埃里克森则把个性发展的阶段扩展到八个阶段,贯穿人的一生。(4)弗洛伊德认为人的本性是恶的;而埃里克森则认为人的本性既非善亦非恶,儿童出生后都存在向善或者向恶的方向发展的可能性。他对形成和发展良好的个性品质抱着较为乐观的态度。(5)二者都把儿童人格的发展看成是一个逐渐形成的过程,一定要经过几个顺序不变的阶段。但是埃里克森不像弗洛伊德那样悲观,他认为一个阶段的任务虽未完成,仍有机会在以后的阶段继续完成,并不一定会导致像弗洛伊德所说的病理性的后果。同时,埃里克森也指出,即使一个阶段的任务完成了,并不等于这个矛盾就不复存在,在以后的阶段里仍有可能产生先前已经解决的矛盾。

  • 第18题:

    简述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在教育中的作用。


    正确答案: 埃里克森以自我渐成成为中心的过程,把人格发展分为八个顺序不变的阶段,其中前六个阶段属于人的成长过程,而后两个阶段式成人期和老年期。它成功而合理的解决每个阶段的危机或冲突,将导致个体形成积极的人格特征,有助于发展健全人格。埃里克森的发展理论指明了每个发展阶段的任务,并给出了解决危机、完成任务的具体教育方法,其作用:成功而合理的姐姐每一个阶段的危机或冲突,将导致个性形成积极的人格特征,有助于发展健全的人格;否则,危机没有得到解决或解决得不合理,个体就会形成消极的人格特征,导致人格向不健全的方向发展。
    启示:有助于教师理解不同阶段的儿童所面临的冲突类型,从而采取相应的措施,同时提供机会让学生理解社会、理解自我。

  • 第19题:

    埃里克森提出人格发展的八阶段:()、()、()、()、()()、()、()


    正确答案:基本信任对基本不信任;自主对羞怯和疑虑;主动对内疚;勤奋对自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亲密对孤独;繁殖对停滞;自我整合对绝望

  • 第20题:

    简述埃里克森人格发展的八个阶段。


    正确答案:(1)基本信任对不信任(0—1岁):婴儿必须学习相信别人。
    (2)自主对羞愧(1—3岁):儿童必须学习自主,自己吃饭、穿衣及照顾自己的个人卫生等。
    (3)主动对内疚(3—6岁):儿童企图向别人表明自己已经长大,并开始尝试做一些自己的能力尚无法应付的事。
    (4)勤奋对自卑(6—12岁):儿童必须能胜任社会及学习的技巧。
    (5)青春期(12—18岁):自我同一性和角色混乱的冲突。
    (6)成年早期(18—25岁):亲密对孤独的冲突。
    (7)成年期(25—65岁):生育对自我专注的冲突。
    (8)成熟期(65岁以上):自我调整与绝望期的冲突。

  • 第21题:

    问答题
    简述埃里克森人格发展阶段理论的涵义及其对教育的意义?

    正确答案: 其理论认为,人格的发展是一个逐渐形成过程,它必须经历一系列顺序不变的阶段,每一阶段都有一个由生物学的成熟与社会文化环境、社会期望之间的冲突和矛盾所决定的发展为继,每一个危机都涉及到一个积极的选择与一个潜在的消极选择之间的冲突。如果个体能够成功而又合理地解决每个阶段的危机或冲突,结汇形成积极的人格特征,有助于健全人格的发展;反之,危机得不到解决或解决得不合理,个体就会形成消极的人格特征,导致人格向不健全的方向发展。个体解决危机的成功程度一般都处在从积极到消极的连续体的某一点上。埃里克森认为人格发展贯穿于个体的一生分为八个阶段:学习信任的阶段(出生到18个月);成为自主者的阶段(2-3岁);发展主动性的阶段(4-5岁);变得勤奋的阶段(6-11岁);建立个人同一性的阶段(12-18岁);承担社会义务的阶段(19-24岁);显示充沛感的阶段(25-65岁);达到完善的阶段(65岁以后)人格发展的上述各阶段是相互依存的,后一阶段发展任务的完成依赖于早期冲突的解决程度,而后起阶段仍有可能产生先前已解决的冲突。
    心理社会发展理论的教育价值: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指出了人生每个阶段的发展任务及所需要的支持帮助,这有助于教育工作者了解中小学生在不同发展阶段所面临的各种冲突,从而采取相应的措施,因势利导,对症下药。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问答题
    简述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

    正确答案: 1.基本信任对基本不信任(0—1岁);
    2.自主对羞怯和疑虑(1-3岁);
    3.主动对内疚(3-5岁);
    4.勤奋对自卑(5-12岁);
    5.同一性对角色混乱(12-20岁);
    6.亲密对孤独(20-25岁);
    7.繁殖对停滞(25-65岁);
    8.自我整合对失望(65岁-死亡)。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埃里克森关于人格发展的八个阶段是什么?

    正确答案: 埃里克森是现代精神分析学派代表人物之一,他提出的人格发展的八个阶段是:
    (1)基本的信任对不信任(零至一或一岁半)。第一阶段为婴儿期。婴儿在本阶段的主要任务是满足生理上的需要,发展信任感,克服不信任感,体验着希望的实现。婴儿从生理需要的满足中,体验到身体的康宁,感到了安全,于是对周围环境产生了一个基本信任感;反之,婴儿便对周围环境产生了不信任感,即怀疑感。
    (2)自主对羞怯、怀疑(一或一岁半至三或四岁)。第二阶段为儿童早期。这个阶段儿童主要是获得自主感而克服羞怯和疑虑,体验着意志的实现。埃里克森认为,这时幼儿除了养成适宜的大小便习惯外,已不满足于停留在狭窄的空间之内,而渴望着探索新的世界。
    (3)主动对内疚(三四岁至五六岁)。第三阶段为学前期或游戏期,从3岁到6岁左右。本阶段,儿童的主要发展任务是获得主动感和克服内疚感,体验目的的实现。
    (4)勤奋对自卑(六至十一岁)。这阶段已进入学龄期,在学习上如果得到鼓励,则发展了勤奋之感;反之则自卑。勤奋和后来的学习和工作态度有关。
    (5)同一对角色混乱(十二至十八岁)。同一感是指个人的内部和外部整合的适应之感。同一性的混乱或角色混乱是指内外不平衡和不稳定之感,同一性的形成是个性的形成,即获得一致的、良好、完整的个性。
    (6)亲密对孤独(成年早期)。把人格发展阶段延伸到一生,是埃里克森人格发展理论的特色。该阶段是人们求爱或早期家庭生活阶段。
    (7)创造对停滞(成年期)。这时期的人显示出创造力或一心专注自己而产生停滞之感。
    (8)完善对失望(成熟期)。完善是指自己感到一生过得不错,表现崇高的意愿,包括长期锻炼出来的智慧感和人生哲学。失望则指后悔过去走错了路,想重新开始又觉得太晚,恐惧死亡,对人生感到厌恶和失望。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