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题:
第2题:
第3题:
第4题:
第5题:
第6题:
第7题:
第8题:
下面是一位教师教授高中语文必修五课文《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的教学实录(片段)的开篇介绍,按要求回答下面问题。师:本文的作者是谁?生:施耐庵。师:本文节选自哪部中国古典文学名著?生:《水浒传》。师:中国四大名著中的另外三部是什么?作者分别是谁?生:《红楼梦》曹雪芹,《西游记》吴承恩,《三国演义》罗贯中。对此教学实录片段的分析不准确的是()。
第9题:
第10题:
第11题:
教师采用“一问一答”的问答法进行教学,在一定程度上活跃了课堂气氛
问答法体现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引导作用,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强化语文基础知识
“中国四大名著中的另外三部是什么?作者分别是谁?”这一教学提问对高中生来说难度过小,不利于学生积极思考
课堂教学中大量使用该教师的教法,会取得利于学生学习的“满堂问”“满堂答”的积极效果
第12题:
第13题:
第14题:
第15题:
第16题:
第17题:
第18题:
第19题:
化学教学论的研究对象是()。
第20题:
下面是某历史教师在讲授《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一课时的教学片段:教师A:“同学们,宋真宗的时候,辽军向北宋猖狂进攻……”。教师B:“当北宋和辽签订了澶渊之盟,刚刚安抚好辽以后,西夏又窜了出来……”。教师C://“我们北宋与辽议和”“我们北宋每年给辽岁币”。问题:请评价这几位老师的说法。
第21题:
第22题:
第23题:
此教法在一定程度上能强化基础知识,集中体现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引导作用
教师采用了师生之间“一问一答”的设问形式教学,能集聚人气
课堂教学中大量使用该教师的教法,会取得利于学生学习的“满堂问”“满堂答”的积极效果
本案例中“此人被列入什么?”这一设问是具有歧意的情境设定,在教学中应尽可能地避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