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使用声训术语以推求被释词语源的条目有
A.秋之为言愁也。
B.南风谓之凯风。
C.孔之为言空也。
D.鍪之言蒙也,冒也,所以冒首。
第1题:
文献训诂中,以“之言、之为言”用来释字,但释者和被释者之间还有语音关系,或同音,或音近,或是双声叠韵。此种称为声训或音训。
第2题:
训诂术语“之言”、“之为言”是用来()的。
第3题:
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的“通训”,专讲()。
第4题:
训诂术语中,说明被释词是虚词的术语是()。
第5题:
训诂术语“辞”和“词”经常被用来说明被释词的性质是()。
第6题:
《经籍纂诂》是一部()的大型训诂词典。
第7题:
“之言、之为言”是声训术语。
第8题:
定义法
描述法
否定法
比较法
引证法
第9题:
辞
貌
言
谓
词
第10题:
第11题:
义训
同训
声训
推求语源
以本字释借字
第12题:
辨析同义词
说明通假字
表示声训
串讲文意
第13题:
从训释词与被释词它们的差别上区分,同义词释义又可以分为哪几种情况?
第14题:
对意义相近的被训释词,运用结构相似、用词相近的训释词并列解释的方法叫作()
第15题:
《诗经·唐风·山有枢》:“子有廷内,弗洒弗扫。”毛《传》:“洒,灑也”。试分析毛传训释词与被训释词之间的关系。
第16题:
《诗经•崧高》:“以赠申伯。”《毛传》:“赠,增也。”这条训释是()。
第17题:
训诂术语“之”的作用是()。
第18题:
具体的训释术语可以分为哪些?
第19题:
第20题:
词的本义
以形索义
会意和形声
转注和假借
第21题:
用声训法释词
兼说形、音、义
按义类编列
汇辑故训材料
第22题:
增字足意
增字强释
表明被释词是动词
表明被释词是代词
第23题:
第24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