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仲舒提出“天生民性,有善质而未能善,于是为之立王以善之,此天意也。”该观点()
A.确立了儒学的独尊地位
B.主要体现“天人感应”的理念
C.为君主受命于天提供了理论保障
D.直接结束了各派思想平等的局面
第1题:
董仲舒认为:人之性未能全善,所以需要谁治之()。
第2题:
孙子曰:「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善之善者也。」(〈谋攻篇〉)其中空格文字应为:()
第3题:
董仲舒在《深察名号》中认为:“天生民性,有善质而未能善,于是为之立王以善之,此天意也。”以下对这一思想理解最准确的是()
第4题:
“见胜不过众人之所知,非善之善者也;战胜而天下曰善,非善之善者也…”,该至理名言出自于()。
第5题:
世硕最早提出人性()的思想,“以为人性有善有恶,举人之善性,养而致之则善长;性恶,养而致之则恶长。如此,则性各有阴阳,善恶在所养焉。故世子作《养书》一篇”
第6题:
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孙子•谋攻》)
第7题:
董仲舒在《深察名号》中认为“天生民性,有善质而未能善,于是为之立王以善之,此天意也”。以下对这一思想理解最准确的是()
第8题:
第9题:
仁者无敌
全国为上
不战而屈人之兵
以寡敌众
第10题:
确立了儒学的独尊地位
主要体现“天人感应”的理念
为君主受命于天提供了理论保障
直接结束了各派思想平等的局面
第11题:
第12题:
善
有善有恶
恶
非善非恶
第13题:
董仲舒认为“天生民性,有善质而未能善,于是为之立王以善之,此天意也”。下列对这一思想理解最准确的是()。
第14题:
翻译:孙子曰:夫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全军为上,破军次之;全旅为上,破旅次之;全卒为上,破卒次之;全伍为上,破伍次之。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第15题:
“天生民性,有善质而未能善,于是为之立王以善之,此天意也。”董仲舒这句话的观点是()
第16题:
诚之者,择善而固执之者也”出自()
第17题:
“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是说人天生是非善的,其善良的表现都是伪装的。
第18题:
董仲舒认为:“(人)性比于禾,善比于米,米出禾中而禾未可全为米也;善出性中,而性未可全为善也。……天生民性,有善质而未能善,于是为之立王以善之,此天意也。”对这一言论最准确的理解是()
第19题:
董仲舒认为“天生民性,有善质而未能善,于是为之立王以善之,此天意也”。以下对这一思想的理解最准确的是()
第20题:
天
王
皇上
官员
第21题:
对
错
第22题:
第23题:
天人合一思想
君权神授思想
天人感应思想
弃恶从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