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gle.com
更多“简述民国时期财政管理体制是如何演变的. ”相关问题
  • 第1题:

    先秦时期中国财政管理体制演变有什么启示?


    正确答案: A.改革要适应生产力的进步
    B.改革的目的要是为了国家的发展
    C.财政分配要用于公共需要
    D.财政税收及作用于社会发展变化的能量有时候是十分强大的
    E.进步的财政税收改革必会侵犯社会某些阶层的既得利益,因而激烈的改革往往会遭到激烈的反抗

  • 第2题:

    先秦时期中国财政管理体制的演变是什么?


    正确答案: (1)夏商周三代实行宗法分封制,全国土地和人民名义上属于天之所有,天子通过授土授民,封赐诸侯王
    (2)春秋战国时期的财政体制演变:
    A.由“有封有建”的王朝诸侯分级管理体制向“无封无建”的统一集权方向发展
    B.国家财政与王室财政的分离
    C.上计制度的进一步发展
    D.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监督

  • 第3题:

    旗袍是民国时期的妇女时装,由满族妇女的()演变而来。

    • A、长衫
    • B、大褂
    • C、长袍

    正确答案:C

  • 第4题:

    试述先秦时期中国财政管理体制的演变及其启示。


    正确答案: 演变:夏商周三代实行地方分权型的才财政管理体制夏商周三代实行宗法分封制。全国的土地和人民名义上属天子所有,天子通过授土授民,封赐给诸侯王。据《周礼》记载,天子按公、侯、伯、子、男的等级分封。“诸公之地,封疆方五百里,其食者半。诸侯之地,封疆方四百里,其食者三之一。诸伯之地,封疆方三百里,其食者四之一。诸男之地,封疆方百里,其食者四之一。”受封的领主掌握着封地内的政治、经济、军事及课税权。周天子最可靠的收入是王畿内的税收。受封的诸侯虽有比例上交中央的规定,但在中央对地方失控的情况下,交不交,交多少完全决定于诸侯。这种体制导致后来的王室衰微,诸侯称霸。形成春秋战国的分裂局面。
    春秋战国时期的财政管理体制演变的:
    1、由“有封有建”的王朝诸侯分级管理体制向“有封无建”的统一集权的方向发展;战国时,各诸侯国都建立了以王为首的中央集权的官僚体制,诸侯国之间各自为政,诸侯国的财政有集权的倾向。
    2、国家财政与王室财政的分离;春秋时期王室财政瑜国家财政仍然混为一体,这种体制到战国晚期才逐渐分离开来。
    3、上计制度的进一步发展;上计的内容非常详细,通过上计制度,为国君提供了行之有效的地方官员及财政管理办法和手段,加强了正在形成的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
    4、加强了中央对地方财政的监督。秦汉时期派遣史掌监财政及地方各郡,就是由战国时期这项制度演化发展而来的。启示:改革要适应生产力的进步;改革的目的要是为了国家的发展;财力分配要用于公共需要;财政税收反作用社会发展变化的能量有时候是十分强大的;进步的财政税收改革必然会侵犯社会某些阶层的既得利益,因而激烈的改革往往会遭到激烈的反抗。

  • 第5题:

    简述两河流域城邦是如何演变成统一王国的。


    正确答案: 苏美尔城邦之间为争夺土地、奴隶和霸权长期战争。找王朝后期,战争愈演愈烈。至早王朝末期,南部两河流域形成两大军事同盟。南方同盟以乌尔和乌鲁克为霸主,北方同盟以基什为霸主。两大军事同盟的形成了个标志着独立的肖邦开始对地域性的统一王国过渡,反映了南部流域的统一是历史发展的趋势。在城邦争霸斗争中,城邦内部的阶级矛盾十分尖锐。长期的战争使大批公民破产失地。

  • 第6题:

    简述税收管理体制与财政管理体制。


    正确答案: (1)一个国家税收法令政策的制定和贯彻执行,以及税收管理的实现和税款的征解入库等,都必须依靠各级政府的协同活动才能顺利完成。同时,各级政府在执行各自的国家职能任务中,也需要一定的收入供其安排使用。为此有必要在中央和地方政府之间,建立起一套税收立法、执法以及税收管理权限划分的行政规范,以调动各方面共同搞好征收管理,完成税收任务的积极性,并使各级政府都有一部分可供支配的财务,以保证其职能任务的实现。这种划分税收管理权限的行政规范,就是税收管理体制。
    (2)税收管理体制是财政管理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财政体制确立的原则,指导着税收管理体制的建立;财政体制中关于分级财政的体系,决定着税收收人使用管理权限在相应各级财政中的划分。同时,财政管理体制的内容与税收管理体制的内容,又是互为渗透,不可分割的。我国税收管理体制只限于对税收立法和执法权限在各级立法、执法机构之间的划分作出规定,而不包括税收收入在各级政。

  • 第7题:

    问答题
    简述中国体育管理体制的历史演变。

    正确答案: 1)中华全国体育总会时期
    中华全国总会成立于建国之初,由两个组织系列组成,一个是基层的体育协会到县以上的体育分会,到全国的体育总会系列;二是各单项协会的组织系列。
    2)建立完善的国家体委时期
    1952年,为适应有计划大规模经济建设任务的需要,结合苏联模式,我国正式成立中央体委,1954年更名为国家体委。
    3)初步改革的国家体委时期
    建立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国家体委,为了适应改革开放以及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在举国体制的前提下对体育管理体制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探索。
    4)体制改革后的国家体育总局时期
    1993年的全国体委主任会议制定下达了国家体委《关于深化体育改革的意见》,确立了20世纪90年代体育体制改革的基本思路,逐步建立符合体育运动发展规律、国家调控、依托社会、自我发展、充满生机和活力的体育体制和良性运行机制。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8题:

    单选题
    下列狭义的财政管理体制说法哪个是正确的( )。
    A

    狭义的财政管理体制就是指国家预算管理体制

    B

    狭义的财政管理体制是指税收管理体制

    C

    财政管理体制是预算管理体制的主导环节

    D

    我国目前的预算管理体制是分级包干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问答题
    简述民国时期财政管理体制是如何演变的.

    正确答案: 一、横向财政权益的分配:五权分立思想指导下的四个联综财务系统:立法、司法、行政、考试、监察五权分立。二、国地收支划分——分税制。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问答题
    试述先秦时期中国财政管理体制的演变及其启示演变.

    正确答案: 夏商周三代实行宗法分封制,全国的土地和人民名义上属天子所有,天子通过授土授民,封赐给诸侯王。春秋战国时期的财政管理体制演变
    1、由“有封有建”的王朝诸侯分级管理体制向“有封无建”的统一集权的方向发展;战国时,各诸侯国都建立了以王为首的中央集权的官僚体制,诸侯国之间各自为政,诸侯国的财政有集权的倾向。
    2、国家财政与王室财政的分离;春秋时期王室财政瑜国家财政仍然混为一体,这种体制到战国晚期才逐渐分离开来。
    3、上计制度的进一步发展;上计的内容非常详细,通过上计制度,为国君提供了行之有效的地方官员及财政管理办法和手段,加强了正在形成的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
    4、加强了中央对地方财政的监督。秦汉时期派遣史掌监财政及地方各郡,就是由战国时期这项制度演化发展而来的。
    启示:改革要适应生产力的进步;改革的目的要是为了国家的发展;财力分配要用于公共需要;财政税收反作用社会发展变化的能量有时候是十分强大的;进步的财政税收改革必然会侵犯社会某些阶层的既得利益,因而激烈的改革往往会遭到激烈的反抗。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问答题
    先秦时期中国财政管理体制的演变是什么?

    正确答案: (1)夏商周三代实行宗法分封制,全国土地和人民名义上属于天之所有,天子通过授土授民,封赐诸侯王
    (2)春秋战国时期的财政体制演变:
    A.由“有封有建”的王朝诸侯分级管理体制向“无封无建”的统一集权方向发展
    B.国家财政与王室财政的分离
    C.上计制度的进一步发展
    D.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监督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先秦时期中国财政管理体制演变有什么启示?

    正确答案: A.改革要适应生产力的进步
    B.改革的目的要是为了国家的发展
    C.财政分配要用于公共需要
    D.财政税收及作用于社会发展变化的能量有时候是十分强大的
    E.进步的财政税收改革必会侵犯社会某些阶层的既得利益,因而激烈的改革往往会遭到激烈的反抗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财政管理体制法的模式主要有()的财政管理体制,()财政管理体制,与()财政管理体制三种。


    正确答案:高度集中;高度分散;结合型

  • 第14题:

    试述先秦时期中国财政管理体制的演变及其启示演变.


    正确答案: 夏商周三代实行宗法分封制,全国的土地和人民名义上属天子所有,天子通过授土授民,封赐给诸侯王。春秋战国时期的财政管理体制演变
    1、由“有封有建”的王朝诸侯分级管理体制向“有封无建”的统一集权的方向发展;战国时,各诸侯国都建立了以王为首的中央集权的官僚体制,诸侯国之间各自为政,诸侯国的财政有集权的倾向。
    2、国家财政与王室财政的分离;春秋时期王室财政瑜国家财政仍然混为一体,这种体制到战国晚期才逐渐分离开来。
    3、上计制度的进一步发展;上计的内容非常详细,通过上计制度,为国君提供了行之有效的地方官员及财政管理办法和手段,加强了正在形成的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
    4、加强了中央对地方财政的监督。秦汉时期派遣史掌监财政及地方各郡,就是由战国时期这项制度演化发展而来的。
    启示:改革要适应生产力的进步;改革的目的要是为了国家的发展;财力分配要用于公共需要;财政税收反作用社会发展变化的能量有时候是十分强大的;进步的财政税收改革必然会侵犯社会某些阶层的既得利益,因而激烈的改革往往会遭到激烈的反抗。

  • 第15题:

    简述我国解放后直到现在中小学管理体制的演变情况。


    正确答案: 我国建国初期,大中小学都实行校务委员会制,由进步的教职员代表组成。后来在全面苏化的过程中,1952年3月经国务院批准,中央教育部颁布中小学暂行规程,规定中小学实行“校长责任制,由校长一人,负责领导全校工作。”学校一切问题,校长有最后决定权。57年整风反右后,中小学普遍建立党支部,党支部领导一切,书记说了算。由此出现了党政不分,以党代政的现象。60年代初中央教育部总结建国以来的教育经验教训,于1963年3月颁布了全日制中小学暂行工作条例,实行当地党委和主管的教育行政部门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规定“校长是学校行政负责人,在当党委和主管的教育行政部门领导下,负责全校的工作”。“学校党支部对学校行政工作负有保证和监督的责任”。“文革”期间实行革命委员会制,取消了校长的名称。1978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以后,中央教育部重新颁发全日制中小学暂行工作条例,规定全日制中小学“实行党支部领导下的校长分工负责制,学校的一切重大问题,必须经过党支部讨论决定”。1985年5月29日公布的《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赛》指出有条件的学校逐步实行校长负责制。1993年2月13日印发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进一步指出,“中等以下各类学校实行校长负责制”。这样一来,校长负责制成了我国中小学必须实行的领导体制。但这里又特别强调党支部起保证监督作用,教职工民主管理。

  • 第16题:

    简述建国后财政管理体制的变迁.


    正确答案: (一)1950年实行“高度集中、统收统支”的财政管理体制
    (二)1951—1957年实行划分收支,分级管理的财政管理体制。
    (三)1958年实行下放财权,实行“以收定支,五年不变”的财政管理体制
    (四)1959—1970年实行“总额分成,一年一变”的财政管理体制
    (五)1971—1973年再次下放财权,实行财政收支包干的财政管理体制
    (六)1974—1975年实行“收入按固定比例留成,超收另定分成比例,支出按指标包干”的财政管理体制
    (七)1976—1978年再次实行“收支挂钩、总额分成”和试行“收支挂钩,增收分成”的财政管理体制

  • 第17题:

    简述中国体育管理体制的历史演变。


    正确答案: 1)中华全国体育总会时期
    中华全国总会成立于建国之初,由两个组织系列组成,一个是基层的体育协会到县以上的体育分会,到全国的体育总会系列;二是各单项协会的组织系列。
    2)建立完善的国家体委时期
    1952年,为适应有计划大规模经济建设任务的需要,结合苏联模式,我国正式成立中央体委,1954年更名为国家体委。
    3)初步改革的国家体委时期
    建立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国家体委,为了适应改革开放以及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在举国体制的前提下对体育管理体制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探索。
    4)体制改革后的国家体育总局时期
    1993年的全国体委主任会议制定下达了国家体委《关于深化体育改革的意见》,确立了20世纪90年代体育体制改革的基本思路,逐步建立符合体育运动发展规律、国家调控、依托社会、自我发展、充满生机和活力的体育体制和良性运行机制。

  • 第18题:

    问答题
    简述我国解放后直到现在中小学管理体制的演变情况。

    正确答案: 我国建国初期,大中小学都实行校务委员会制,由进步的教职员代表组成。后来在全面苏化的过程中,1952年3月经国务院批准,中央教育部颁布中小学暂行规程,规定中小学实行“校长责任制,由校长一人,负责领导全校工作。”学校一切问题,校长有最后决定权。57年整风反右后,中小学普遍建立党支部,党支部领导一切,书记说了算。由此出现了党政不分,以党代政的现象。60年代初中央教育部总结建国以来的教育经验教训,于1963年3月颁布了全日制中小学暂行工作条例,实行当地党委和主管的教育行政部门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规定“校长是学校行政负责人,在当党委和主管的教育行政部门领导下,负责全校的工作”。“学校党支部对学校行政工作负有保证和监督的责任”。“文革”期间实行革命委员会制,取消了校长的名称。1978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以后,中央教育部重新颁发全日制中小学暂行工作条例,规定全日制中小学“实行党支部领导下的校长分工负责制,学校的一切重大问题,必须经过党支部讨论决定”。1985年5月29日公布的《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赛》指出有条件的学校逐步实行校长负责制。1993年2月13日印发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进一步指出,“中等以下各类学校实行校长负责制”。这样一来,校长负责制成了我国中小学必须实行的领导体制。但这里又特别强调党支部起保证监督作用,教职工民主管理。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9题:

    问答题
    简述税收管理体制与财政管理体制。

    正确答案: (1)一个国家税收法令政策的制定和贯彻执行,以及税收管理的实现和税款的征解入库等,都必须依靠各级政府的协同活动才能顺利完成。同时,各级政府在执行各自的国家职能任务中,也需要一定的收入供其安排使用。为此有必要在中央和地方政府之间,建立起一套税收立法、执法以及税收管理权限划分的行政规范,以调动各方面共同搞好征收管理,完成税收任务的积极性,并使各级政府都有一部分可供支配的财务,以保证其职能任务的实现。这种划分税收管理权限的行政规范,就是税收管理体制。
    (2)税收管理体制是财政管理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财政体制确立的原则,指导着税收管理体制的建立;财政体制中关于分级财政的体系,决定着税收收人使用管理权限在相应各级财政中的划分。同时,财政管理体制的内容与税收管理体制的内容,又是互为渗透,不可分割的。我国税收管理体制只限于对税收立法和执法权限在各级立法、执法机构之间的划分作出规定,而不包括税收收入在各级政。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0题:

    问答题
    简述新中国财政体制的演变阶段。

    正确答案: (1)1950—1979年,与计划经济相一致的单元财政。
    (2)1980—1994年,包干财政体制。
    (3)1994年至今,分税制及其改革时期。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问答题
    试述先秦时期中国财政管理体制的演变及其启示。

    正确答案: 演变:夏商周三代实行地方分权型的才财政管理体制夏商周三代实行宗法分封制。全国的土地和人民名义上属天子所有,天子通过授土授民,封赐给诸侯王。据《周礼》记载,天子按公、侯、伯、子、男的等级分封。“诸公之地,封疆方五百里,其食者半。诸侯之地,封疆方四百里,其食者三之一。诸伯之地,封疆方三百里,其食者四之一。诸男之地,封疆方百里,其食者四之一。”受封的领主掌握着封地内的政治、经济、军事及课税权。周天子最可靠的收入是王畿内的税收。受封的诸侯虽有比例上交中央的规定,但在中央对地方失控的情况下,交不交,交多少完全决定于诸侯。这种体制导致后来的王室衰微,诸侯称霸。形成春秋战国的分裂局面。
    春秋战国时期的财政管理体制演变的:
    1、由“有封有建”的王朝诸侯分级管理体制向“有封无建”的统一集权的方向发展;战国时,各诸侯国都建立了以王为首的中央集权的官僚体制,诸侯国之间各自为政,诸侯国的财政有集权的倾向。
    2、国家财政与王室财政的分离;春秋时期王室财政瑜国家财政仍然混为一体,这种体制到战国晚期才逐渐分离开来。
    3、上计制度的进一步发展;上计的内容非常详细,通过上计制度,为国君提供了行之有效的地方官员及财政管理办法和手段,加强了正在形成的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
    4、加强了中央对地方财政的监督。秦汉时期派遣史掌监财政及地方各郡,就是由战国时期这项制度演化发展而来的。启示:改革要适应生产力的进步;改革的目的要是为了国家的发展;财力分配要用于公共需要;财政税收反作用社会发展变化的能量有时候是十分强大的;进步的财政税收改革必然会侵犯社会某些阶层的既得利益,因而激烈的改革往往会遭到激烈的反抗。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问答题
    简述近代中国行政管理体制演变的历程。

    正确答案: (一)从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到1912年南京临时政府建立。
    (二)从1912年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到1928年6月奉系军阀统治垮台。
    (三)从1927年4月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简述建国后财政管理体制的变迁.

    正确答案: (一)1950年实行“高度集中、统收统支”的财政管理体制
    (二)1951—1957年实行划分收支,分级管理的财政管理体制。
    (三)1958年实行下放财权,实行“以收定支,五年不变”的财政管理体制
    (四)1959—1970年实行“总额分成,一年一变”的财政管理体制
    (五)1971—1973年再次下放财权,实行财政收支包干的财政管理体制
    (六)1974—1975年实行“收入按固定比例留成,超收另定分成比例,支出按指标包干”的财政管理体制
    (七)1976—1978年再次实行“收支挂钩、总额分成”和试行“收支挂钩,增收分成”的财政管理体制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