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各组中划线字的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策之不以其道 执策而临之
B.食之不能尽其材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C.策之不以其道 不以千里称也
D.食之不能尽其材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第1题: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汉完全不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之不能尽其材
B.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安可诬一世之人
C.骈死于槽枥之间 岂借才于异代乎
D.鸣之不能通其意 其真不知马也
第2题:
下列各组句中加点的字,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A.故今具道所以,冀君实或见恕也
或大呼命酒,或移坐更近之
B.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C.汉兵死者过半,汉矢且尽
公语之故,且告之悔
D.梁使三反,孟尝君固辞不往也
夫才德不称,固自知之矣
第3题:
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 清优主之 不害清之为富也
B. 市人以其异,皆笑之 清不以怠遇其人
C. 清其有道者欤 执其道不废
D. 求者益众,其应益广 一旦复柄用,益厚报清
第4题:
㈡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7~11题。(13分)
(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祇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选自韩愈《马说》)
(乙)有人卖骏马者,比①三旦立市,人莫知之。往见伯乐曰:“臣有骏马欲卖之,比三旦立于市,人莫与言,愿子还②而视之,去而顾之,臣请献一朝③之贾④。”伯乐乃还而视之,去而顾之,一旦⑤而马价十倍。
(选自《战国策》)
【注】①比:副词,接连地。②还:通“环”,环绕。③朝:早晨。
④贾:价钱。 ⑤一旦:一天。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2分)
(1)才美不外见 见:
(2)去而顾之 顾:
第5题: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4分)
(1)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2)比三旦立市,人莫知之。
第6题:
(一)阅读下面语段,完成7~10题。(8分 )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辱于奴隶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也!
下列句中加点词语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2分)
A.①执策而临之 ②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B.①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②人不知而不愠
C.①初不甚疾 ②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D.①帝称善 ②京中有善口技者
第7题: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第8题:
教授《马说》“食之不能尽其材”中“材”的用法时,教师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通假字的特点,特举了下列句子,其中没有通假字的是()。
第9题:
翻译:夫山西饶材、竹、旄、玉石,山东多鱼、盐、漆、丝、声色,江南出棻、梓、姜、桂、金、锡、连、丹沙、犀、玳瑁、珠玑、齿、革,龙门、碣石北多马、牛、羊、旃、裘、筋、角;铜、铁则千里往往山出置。此其大较也。皆中国人民所喜好,谣俗被服饮食奉生送死之具也。故待农而食之,虞而出之,工而成之,商而通之。此宁有政教发征期会哉?人各任其能,竭其力,以得所欲。故物贱之征贵,贵之征贱,各劝其业,乐其事,若水之趋下,日夜无休时,不召而自来,不求而民出之。岂非道之所符,而自然之验邪?
第10题:
翻译: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论语•里仁》)
第11题:
第12题:
扁鹊见桓侯而还走。(《扁鹊见蔡桓公》)
乡为身死而不受。(《鱼我所欲也》)
欲信大义于天下。(《隆中对》)
温故而知新。(《论语》)
第13题:
下列各句中的“食”词义是“给…吃”的有()
A.有者亦食
B.食之,比门下之客
C.虎求百兽而食之
D.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
第14题:
下列各项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2分)
A.困于心衡于虑 B.非夫人之物而强假焉
C.同舍生皆被绮绣 D.食之不能尽其材
第15题:
(四)阅读下面两段选文,完成17~19题。(共12分)
甲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韩愈《马说》)
乙
勾践宴群臣,而言吴王夫差之亡也以杀子胥故。群臣未应,大夫子余起而言曰:“臣尝之东海矣,东海之若游于青渚,介鳞之属以班见①。见夔②出,鳖延颈而笑,夔曰:’尔何笑?’鳖曰:‘吾笑尔之跷跃③,而忧尔之踣也。’夔曰:‘我之跷跃不犹尔之跛行乎?且我之用一,而尔用四,四犹不尔持也,而笑我乎?故跂④之则伤其足,曳⑤之则毁其腹,终日匍匐,所行几许。尔胡不自忧而忧我也?’今王杀大夫种⑥,而走范蠡⑦,四方之士掉首不敢南顾,越无人矣。臣恐诸侯之笑王者在后也。’王默然。
(刘基《郁离子》)
注释:①以班见:按照等级依次拜见。②夔:kúi,传说中的一种动物,似龙,一足。③跷跃:用一只脚跳跃。④跂:踮起脚尖。⑤曳:拖,牵引。⑥大夫种:越国大夫文种,功臣,助勾践灭吴。后勾践听信谗言,令其自杀。⑦走范蠡:逼走范蠡。范蠡,越国大夫,助勾践灭吴,后为避祸而隐居江湖。
解释下列短语。(4分)
(1)外见:_________________。
(2)通其意:_________________。
(3)介鳞之属:_________________。
(4)延颈而笑:_________________。
(5)所行几许:_________________。
第16题:
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 骈死于槽枥之间 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B. 策之不以其道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C. 祇辱于奴隶人之手 怅恨久之
D. 安求其能千里也 其如土石何
第17题:
巴图驯马致使千里马力尽而死,这个故事让我们想到了韩愈《马说》中的句子:“策之不以其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2分)
第18题:
下列句中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 ①骈死于槽枥之间 ②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B. ①策之不以其道 ②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C. ①驽纯之材也 ②怅恨之之
D. ①此其寡取易盈 ②其如土石何
第19题:
阅读文本材料和具体要求,完成问题。韩愈《马说》原文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单元导语本单元所选的古诗文,题材多样,内容丰富。或写景,或状物,或咏史,或书写人生志趣,或表现亲朋情谊,无不浸透着作者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深刻感悟和深入思考,表达了作者对美好生活和理想人格的追求。学习本单元,要注意在大致读懂课文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体验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了解古人写景、叙事、议论的艺术,体会语言运用的妙处;积累常见文言词语,增强语感。课文导语伯乐相马的故事古已有之,韩愈借千里马的遭遇发不平之音,激起古今许多有才之士的共鸣。你读了这篇课文以后有什么感想呢?《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相关要求阅读浅显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欣赏文学作品,对作品中感人的情景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学生情况八年级,班级人数50人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条件教室配有多媒体设备,能够演示幻灯片,播放视频、音频文件等。1.将文章第二、三段翻译成现代汉语。2.根据上述材料及《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相关要求,确定本篇课文的教学目标,并说明依据。3.依据教学目标设计本篇课文的教学过程,简要说明每个环节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
第20题:
()说明如果不积累就不能达到远大的目的。
第21题:
翻译: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第22题: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第23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