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已知香豌豆花色遗传受互补作用控制,那么两个白花香豌豆品种,二者杂交产生的F1开紫花,F1自交后,其F2群体的紫花:白花的分离比是()。
A.13:3
B.15:1
C.9:3:3:1
D.9:7
第1题:
豌豆的红花对白花是显性,长花粉对圆花粉是显性。现有红花长花粉与白花圆花粉植株杂交,F1都是红花长花粉。若F1自交获得200株F2植株,其中白花圆花粉个体为32株,则F2中杂合的红花圆花粉植株所占比例是()
第2题:
对金鱼草花色进行遗传研究,以红花亲本和白花亲本杂交,F1为粉红色,F2群体有3种表现型:红花196株,粉红花419株,白花218株。检验F2分离比例是否符合1:2:1的理论比例的分析方法是()。
第3题:
已知某闭花受粉植物高茎对矮茎为显性,红花对白花为显性,两对性状独立遗传。用纯和的高茎红花与矮茎白花杂交,F1自交,播种所有的F2,假定所有的F2植株都能成活,F2植株开花时,拔掉所有的白花植株,假定剩余的每株F2自交收获的种子数量相等,且F3的表现型符合遗传的基本规律。从理论上讲F3中表现白花植株比例为()
第4题:
大豆的白花和紫花是一对相对性状,下列四组杂交实验中,能判断显性和隐性关系的是() ①紫花×紫花→紫花 ②紫花×紫花→301紫花+101白花 ③紫花×白花→紫花 ④紫花×白花→98紫花+102白花
第5题:
a、b、c是三个开白花的纯系植株,d是开红花的纯系植株,已知花色由二对基因决定,它们是独立分配的,①axc→Fl开白花;②bxc→Fl开白花;③axb→Fl开红花;④d与任一白花纯系杂交,Fl均开红花,这两对基因的作用方式是()。
第6题:
在豌豆杂交实验中,高茎与矮茎杂交得F1,F1自交所得F2中高茎和矮茎的比例为787∶277,上述实验结果的实质是()
第7题:
红花豌豆和白花豌豆杂交,F1全部开红花,F2代种188株开红花,48株开白花。对其进行χ2测验,实得χ2值为()。
第8题:
下列关于紫花豌豆与白花豌豆杂交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第9题:
大豆的白花和紫花为一对相对性状,下列四种杂交实验中,能判定性状显隐性关系的是() ①紫花×紫花→紫花 ②紫花×紫花→301紫花+101白花 ③紫花×白花→紫花 ④紫花×白花→98紫花+107白花
第10题:
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重复了孟德尔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以纯合高茎紫花豌豆(DDRR)和矮茎白花豌豆(ddrr)为亲本杂交,F1自交获得F2。已知这两对基因独立遗传。请分析回答基因D和R在结构上的区别是()。
第11题:
纯合隐性
纯合显性
杂合体
不能确定
第12题:
17%
25%
32%
34%
第13题:
假定红花亲本与白花亲本的F1代全是红花,F1自交,产生的F2为3/4红花,1/4白花,则红花亲本为()。
第14题:
已知红花豌豆与白花豌豆杂交,F1全部是红花豌豆,让F1与隐性亲本测交产生测交一代,问测交一代中红花豌豆和白花豌豆的比例是()
第15题:
孟德尔对于遗传学的重要贡献之一,是利用设计巧妙的实验否定了融合遗传方式。为了验证孟德尔遗传方式的正确性,有人用一株开红花的烟草和一株开白花的烟草作为亲本进行实验。在下列预期结果中,支持孟德尔遗传方式而否定融合遗传方式的是()
第16题:
大豆的白花和紫花是一对相对性状。下列四组杂交实验中,能判断显性和隐性关系的是()①紫花×紫花→紫花②紫花×紫花→301紫花∶101白花③紫花×白花→紫花④紫花×白花→98紫花∶102白花
第17题:
香豌豆的花色遗传分离比率是9:7,而不是9:3:3:1,这是基因的()作用。
第18题:
根据基因分离规律,可以知道F1表现显性性状,F2出现性状分离,且分离比约为3:1。但是这一分离比的实现是有一定条件的。请分析: (1)杂交的两个亲本,必须是__________。 (2)相对基因的显性作用必须是__________。 (3)杂种F1产生的两种配子必须是__________。 (4)F1自交时,雌雄配子彼此结合必须是__________。
第19题:
两个白花豌豆品种杂交,F1自交得96株F2,其中54株开紫花,42株开白花,这种遗传属于基因互作中的(),两个杂交亲本的基因型为()。
第20题:
在孟德尔进行的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中具有1︰1比例的是()
第21题:
在孟德尔进行的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中,具有1:1比例的是() ①F1产生配子的比例 ②F2性状分离比 ③F1测交后代性状分离比 ④亲本杂交后代性状比 ⑤F2测交后代性状分离比
第22题:
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重复了孟德尔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以纯合高茎紫花豌豆(DDRR)和矮茎白花豌豆(ddrr)为亲本杂交,F1自交获得F2。已知这两对基因独立遗传。请分析回答F2的矮茎紫花豌豆中杂合子的几率是()。
第23题:
1/3
3/8
2/5
1/4
第24题:
加性效应
超显性效应
部分显性效应
完全显性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