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题:
认为过滤器并非按照“全或无”的原则工作,而是按衰减方式进行的是哪种理论
A、注意早期选择理论
B、注意中期选择理论
C、注意晚期选择理论
D、注意资源限制理论
第2题:
第3题:
广告受众的感知过程包括如下阶段()
第4题:
注意的四种瓶颈模型包括()
第5题:
信息加工理论认为,注意是对知觉内容的选择,注意有四个方面的特征,即()、适应性、计划性、注意的监控能力。
第6题:
知觉过程包括()。
第7题:
选择性重视
选择性注意
选择性曲解
选择性记忆
选择性展示
第8题:
第9题:
感官性理解
选择性注意
选择性曲解
选择性记忆
选择性理解
第10题:
影响个体对他人的知觉和自我知觉
影响对注意对象的选择
影响记忆
影响能力
第11题:
感觉、知觉、记忆、意志、思维
知觉、记忆、注意、兴趣、思维
感觉、记忆、思维、想象、表象
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注意
感觉、记忆、意志、注意、思维
第12题:
过滤器理论
衰减器理论
反应选择理论
特征整合理论
第13题:
认知策略中,集中注意策略主要包括突出知觉的选择策略和重复策略两个子策略。()
第14题:
试评述注意的知觉选择模型和反应选择模型的异同。
(1)知觉选择模型和反应选择模型的主要差别在于对注意机制在信息加工系统中所处的位置有不同看法。依照知觉选择模型,起注意作用的过滤器位于觉察和识别之间,它意味着不是所有的信息都能进入高级分析而被识别。这个模型也称为早期选择模型。依照反应选择模型,注意的机制位于识别和反应之间,它意味着几个输入通道的信息均可识别,但只有一部分可引起反应。这个模型也称为晚期选择模型。这两个对立的模型各有其论据,自60年代以至现在,始终引起激烈的争论,同时也推动了实验研究的开展。
(2)现在对于这两个模型,心理学还没有充分的根据来肯定一个并否定另一个。但是,较多的心理学家倾向于知觉选择模型,原因之一是反应选择模型显得太不经济了:所有的输入都得到包括高级加工在内的全部加工,然后大多数经过分析的信息几乎立即被忘记了。不过这还不是最有力的论据,像这种看起来不经济的过程也不是不可能的,类似的现象在认知心理学的其他研究领域中也是存在的,比如Sternberg提出的短时记忆信息提取过程。
(3)其实,这两个模型也似乎不像有关双方所想的那样尖锐地对立。反应选择实际上是一种记忆堵塞现象,它也是与认知系统加工能力有限联系着的。而且,这两个模型也都认为,几个通道的信息也可以同时受到注意,即都承认注意的分配。这就是一些实验结果既可以从知觉选择模型又可以从反应选择模型得到解释的重要原因。现在可以设想,注意既可以是知觉选择,也可以是反应选择,而在不同的条件下,可有不同的选择。当然,这两类模型在性质上的差别不应被忽视,而应该进一步加以研究。
(4)从目前的实验研究来看,有两点似应加以改进:
1.在迄今进行的实验研究中,主张知觉选择的人大多利用附加追随耳的双耳分听技术,他们所研究的是集中性注意;而主张反应选择的人大多应用非追随程序的双耳分听程序,他们所研究的是分配性注意。这两种实验的差别会反映在实验结果上,并影响理论分析。对进一步开展实验研究来说,改变这种对某一个方法的侧重并应用多种方法无疑是有益的。
2.以前的研究几乎都是在听觉感觉道内进行的,很少涉及其他感觉道。因此,利用其他感觉道特别是同时利用不同感觉道进行实验,将会得到一些有意义的结果,有利于揭示主义的实质和机制。
略
第15题:
认知过程包括()。
第16题:
、人们之所以对同一刺激物产生不同的知觉,是因为人们要经历三种知觉过程。即选择性注意、选择性理解和()
第17题:
图式的作用包括()。
第18题:
人们对刺激物产生的知觉具有选择性,这种选择性包括()
第19题:
对
错
第20题:
第21题:
衰减器模型
反应选择模型
资源分配模型
过滤器模型
第22题:
感觉、知觉、记忆、意志、思维
知觉、记忆、注意、兴趣、思维
感觉、记忆、思维、想象、表象
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注意
知觉、感觉、记忆、能力、思维
第23题:
知觉选择模型
反应选择模型
多部位模型
单一部位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