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gle.com

病例摘要:夏某,女,58岁,已婚,工人。2015年1月14日初诊。患者喘证已历多年,今冬发作加甚。现症:喘促短气,气怯声低,候有鼾声,咳声低弱,痰吐稀薄,自汗畏风,痰少质黏,烦热而渴,咽喉不利,面颧潮红,舌质淡红,脉软弱。 答题要求: (1)根据上述病例摘要,在答题卡上完成书面辨证论治。 (2)中医病证鉴别:请与哮病相鉴别。

题目

病例摘要:夏某,女,58岁,已婚,工人。2015年1月14日初诊。患者喘证已历多年,今冬发作加甚。现症:喘促短气,气怯声低,候有鼾声,咳声低弱,痰吐稀薄,自汗畏风,痰少质黏,烦热而渴,咽喉不利,面颧潮红,舌质淡红,脉软弱。 答题要求: (1)根据上述病例摘要,在答题卡上完成书面辨证论治。 (2)中医病证鉴别:请与哮病相鉴别。


相似考题
参考答案和解析
参考答案:中医疾病诊断:喘证。中医证型诊断:虚喘之肺气虚耗证。中医辨病辨证依据:以患喘证多年,喘促短气为主症,辨病为喘证。现症见喘促短气,气怯声低,喉有鼾声,咳声低弱,痰吐稀薄,自汗畏风,痰少质黏,烦热而渴,咽喉不利,面颧潮红,舌质淡红,脉软弱,辨证为虚喘之肺气虚耗。肺气亏虚,气失所主,或肺阴亦虚,虚火上炎,肺失清肃。中医病证鉴别:喘证和哮病都有呼吸急促、困难的表现。喘指气息而言,为呼吸气促困难,甚则张口抬肩,摇身撷肚,是多种肺系疾病的一个症状;哮指声响而言,必见喉中哮鸣有声,亦伴呼吸困难,是一种反复发作的独立性疾病。喘未必兼哮,哮必定兼喘。治法:补肺益气养阴。方剂名称:生脉散合补肺汤加减。药物组成、剂量、煎服方法:党参30g,五味子6g,黄芪20g,炙甘草6g,茯苓15g,桑白皮10g,干姜6g,紫菀10g,麦冬15g。三剂,水煎服。日一剂,早晚分服。
更多“病例摘要:夏某,女,58岁,已婚,工人。2015年1月14日初诊。患者喘证已历多年,今冬发作加甚。现症:喘促 ”相关问题
  • 第1题:

    病例摘要:章某,女,58岁,已婚,退休干部。2015年8月12日初诊。患者家族中有哮病史。患者于3天前受热后出现鼻痒、喷嚏,喉中有明显哮鸣声,呼吸困难,不能平卧。现症:喉中哮鸣声如吼,喘而气粗,呼吸困难,不能平卧,舌红苔黄腻,脉弦滑。 答题要求: (1)根据上述病例摘要,在答题卡上完成书面辨证论治。 (2)中医病证鉴别:请与喘证相鉴别。


    参考答案:中医疾病诊断:哮病。中医证型诊断:热哮证。中医辨病辨证依据:以喉中有明显哮鸣声,呼吸困难,不能平卧为主症,辨病为哮病。喉中哮鸣声如吼,喘而气粗,呼吸困难,不能平卧,舌红苔黄腻,脉弦滑,辨证为热哮证。痰热蕴肺,壅阻气道,肺失清肃。中医病证鉴别:哮病和喘证都有呼吸急促、困难的表现。哮必兼喘,但喘未必兼哮。哮指声响言,喉中哮鸣有声,是一种反复发作的独立性疾病;喘指气息言,为呼吸气促困难,是多种肺系急慢性疾病的一个症状。治法:清热宣肺,化痰定喘。方剂名称:定喘汤。药物组成、剂量、煎服方法:麻黄9g,黄芩4.5g,桑白皮9g,杏仁4.5g,半夏9g,款冬9g,苏子6g,白果9g,甘草3g。三剂,水煎服。日一剂,早晚分服。

  • 第2题:

    病例摘要:郭某,女,45岁,已婚,工人。2015年4月2日初诊。患者下午低热三年。现症:午后或夜晚发热,口燥咽干,但不多饮,躯干有固定痛处或肿块,面色萎黄或晦暗,舌质有瘀点、瘀斑,脉弦。 答题要求: (1)根据上述病例摘要,在答题卡上完成书面辨证论治。 (2)中医病证鉴别:请与外感发热相鉴别。


    参考答案:中医疾病诊断:内伤发热。中医证型诊断:血瘀发热证。中医辨病辨证依据:以下午低热三年为主症,辨病为内伤发热。现症见午后或夜晚发热,口燥咽干,但不多饮,躯干有固定痛处或肿块,面色萎黄或晦暗,舌质有瘀点、瘀斑,脉弦,辨证为血瘀发热证。血行瘀滞,瘀热内生。中医病证鉴别:内伤发热起病缓慢,病程较长,多为低热,或自觉发热,而体温并不升高,表现为高热者较少。不恶寒,或虽有怯冷,但得衣被则温。常兼见头晕、神疲、自汗、盗汗、脉弱等症。而外感发热表现的特点是:因感受外邪而起,起病较急,病程较短,发热初期大多伴有恶寒,其恶寒得衣被而不减。发热的程度大多较高,发热的类型随病种的不同而有所差异。初起常兼有头身疼痛、鼻塞、流涕、咳嗽、脉浮等表证。外感发热由感受外邪,正邪相争所致,属实证者居多。治法:活血化瘀。方剂名称:血府逐瘀汤加减。药物组成、剂量、煎服方法:当归10g,川芎9g,赤芍10g,地黄15g,桃仁10g,红花10g,牛膝10g,柴胡6g,枳壳9g,桔梗9g。三剂,水煎服。日一剂,早晚分服。

  • 第3题:

    病例摘要:李某,男,38岁,已婚,工人。2015年8月16日初诊。患者暑夏之时,劳作后突然出现腰部疼痛5天,遂来就诊。现症:腰部疼痛,重着而热,遇阴雨天气症状加重,活动后可减轻,身体困重,小便短赤,舌苔黄腻,脉濡数。 答题要求: (1)根据上述病例摘要,在答题卡上完成书面辨证论治。 (2)中医病证鉴别:请与肾痹相鉴别。


    参考答案:中医疾病诊断:腰痛。中医证型诊断:湿热腰痛证。中医辨病辨证依据:以腰部疼痛为主症,辨病为腰痛。现症见腰部疼痛,重着而热,遇阴雨天气症状加重,活动后可减轻,身体困重,小便短赤,舌苔黄腻,脉濡数,辨证为湿热腰痛证。湿热壅遏,经气不畅,筋脉失舒。中医病证鉴别:腰痛以腰部疼痛为主;肾痹是指腰背强直弯曲,不能屈伸,行动困难而言。多由骨痹日久发展而来。治法:清热利湿,舒筋止痛。方剂名称:四妙丸加减。药物组成、剂量、煎服方法:苍术24g,黄柏24g,薏苡仁24g,木瓜6g,络石藤6g,川牛膝24g。三剂,水煎服。日一剂,早晚分服。

  • 第4题:

    病例摘要:郑某,男,33岁,已婚,设计师。2014年6月5日初诊。患者一月前受凉后咳嗽,咳痰量多。现症:咳嗽反复发作,咳声重浊,痰多,因痰而嗽,痰出咳平,痰黏腻,色白,每于早晨或食后则咳甚痰多,进甘甜油腻食物加重,胸闷脘痞,呕恶食少,体倦,大便时溏,舌苔白腻,脉濡滑。 答题要求: (1)根据上述病例摘要,在答题卡上完成书面辨证论治。 (2)中医病证鉴别:请与喘证相鉴别。


    参考答案:中医疾病诊断:咳嗽。中医证型诊断:痰湿蕴肺证。中医辨病辨证依据:以咳嗽,咳痰量多为主症,辨病为咳嗽。现症见咳嗽反复发作,咳声重浊,痰多,因痰而嗽,痰出咳平,痰黏腻,色白,每于早晨或食后则咳甚痰多,进甘甜油腻食物加重,胸闷脘痞,呕恶食少,体倦,大便时溏,舌苔白腻,脉濡滑,辨证为痰湿蕴肺证。脾湿生痰,上渍于肺,壅遏肺气。中医病证鉴别:咳嗽与喘证均为肺气上逆之病证,临床上也常见咳、喘并见,但咳嗽以气逆有声,咳吐痰液为主,喘证以呼吸困难,甚则不能平卧为临床特征。治法:燥湿化痰,理气止咳。方剂名称:二陈平胃散合三子养亲汤加减。药物组成、剂量、煎服方法:半夏9g,陈皮10g,茯苓9g,苍术10g,川朴9g,杏仁10g,佛耳草15g,紫菀10g,款冬花10g。三剂,水煎服。日一剂,早晚分服。

  • 第5题:

    病例摘要:王某,男,58,已婚,干部。2015年11月10日初诊。患者有哮喘病史20年。3天前因受寒痰呜气喘又作。现症见:喉中哮鸣有声,胸膈烦闷,呼吸急促,喘咳气逆,咳痰不爽,痰黏色黄,烦躁,口干欲饮,大便偏干,身痛,舌边尖红,苔白腻黄,脉弦紧。 答题要求: (1)根据上述病例摘要,在答题卡上完成书面辨证论治。 (2)中医病证鉴别:请与喘证相鉴别。


    参考答案:中医疾病诊断:哮证。中医证型诊断:寒包热哮证。中医辨病辨证依据:以痰鸣气喘,喉中哮鸣有声,胸膈烦闷,呼吸急促为主症,辨病为哮证。现症见喘咳气逆,咳痰不爽,痰黏色黄,烦躁,口干欲饮,大便偏干,身痛,舌边尖红,苔白腻黄,脉弦紧,辨证为寒包热哮证。痰热壅肺,复感风寒,客寒包火,肺失宣降。中医病证鉴别:治法:解表散寒,清化痰热。方剂名称:小青龙加石膏汤或厚朴麻黄汤加减。药物组成、剂量、煎服方法:麻黄9g,生石膏30g,厚朴9g,杏仁6g,生姜6g,半夏9g,甘草6g,大枣6g。三剂,水煎服。日一剂,早晚分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