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gle.com

国家提出要建设一个针对特定灾害的防灾预警系统,以减少灾害损失。共有三个互斥的建设方案,寿命期均为20年。根据统计资料分析及专家论证,如果不建造该预警系统,预期未来每年灾害经济损失为l20亿元;如果建造该防灾预警系统,除需要初始投资外,每年还需要支付系统维护费用,但可降低每年预期灾害损失。各方案的初始投资、每年运营维护费用及预期年损失等资料见表3.设定基准收益率为8%。表3 各方案投资、费用及预期损失 单位:亿元方案初始投资年运营维护费用预期年损失l12012702210209032503030问题:1.计

题目

国家提出要建设一个针对特定灾害的防灾预警系统,以减少灾害损失。共有三个互斥的建设方案,寿命期均为20年。根据统计资料分析及专家论证,如果不建造该预警系统,预期未来每年灾害经济损失为l20亿元;如果建造该防灾预警系统,除需要初始投资外,每年还需要支付系统维护费用,但可降低每年预期灾害损失。各方案的初始投资、每年运营维护费用及预期年损失等资料见表3.设定基准收益率为8%。

表3 各方案投资、费用及预期损失 单位:亿元

方案

初始投资

年运营维护费用

预期年损失

l

120

12

70

2

210

20

90

3

250

30

30

问题:

1.计算各方案初始投资的费用年值和各方案预期每年减少损失的效益。

2.项目财务评价人员拟采用费用年值比较法来评价三个方案的优劣,请判断该方法是否恰当,为什么?

3.请利用效益/费用分析法判断哪些方案不可行,哪些方案可行并请从中选择出一个最优方案。


相似考题

1.“自然灾害”是人类依赖的自然界所发生的异常现象,自然灾害对人类社会所造成的危害往往是触目惊心的。它们之中既有地震、火山爆发、泥石流、海啸、台风、洪水等突发性灾害;也有地面沉降、土地沙漠化、干旱、海岸线变化等在较长时间中才能逐渐显现的渐变性灾害;还有臭氧层变化、水体污染、水土流失、酸雨等人类活动导致的环境灾害。 针对自然灾害,国家加大对自然灾害发生发展规律、预报预测、防突减灾措施等科技研发投入,加快交通、通信、电力基础设施特别是与减灾密切相关的海防、堤坝、监测预警系统工程建设,加强救灾物资储备;保护自然环境,加强生态建设,节约资源能源,调整工业特别是对自然环境具有较大影响的工程建设布局;要未雨绸缪,加强规划,科学设计,使人居环境和重要的战略基础设施远离灾害多发、易发区和自然环境脆弱区;提升研究、监测、预报、预警水平。 针对频发的自然灾害,我们进行防灾抗灾的经济措施有()。 A.充分发挥财政作用,优化配置资源,优化防灾抗灾设施建设 B.加大对自然灾害发生发展规律、预报预测、防灾减灾措施等科技研发投入,促进科技的发展处理好积累与消费的关系,优化积累结构,加强救灾物资储备 C.优化经济结构,加强生态建设,节约资源能源,调整工业特别是对自然环境具有较大影响的工程建设布局 D.坚持可持续发展,处理好经济与自然的关系,使人与自然得到协调发展

4.“自然灾害”是人类依赖的自然界所发生的异常现象,自然灾害对人类社会所造成的危害往往是触目惊心的。它们之中既有地震、火山爆发、泥石流、海啸、台风、洪水等突发性灾害;也有地面沉降、土地沙漠化、干旱、海岸线变化等在较长时间中才能逐渐显现的渐变性灾害;还有臭氧层变化、水体污染、水土流失、酸雨等人类活动导致的环境灾害。 针对自然灾害,国家加大对自然灾害发生发展规律、预报预测、防突减灾措施等科技研发投入,加快交通、通信、电力基础设施特别是与减灾密切相关的海防、堤坝、监测预警系统工程建设,加强救灾物资储备;保护自然环境,加强生态建设,节约资源能源,调整工业特别是对自然环境具有较大影响的工程建设布局;要未雨绸缪,加强规划,科学设计,使人居环境和重要的战略基础设施远离灾害多发、易发区和自然环境脆弱区;提升研究、监测、预报、预警水平。 政府应对自然灾害应承担的职责是( )。 A.增加科技研发投入,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救灾物质储备,调整工业布局,加强规划,科学设计等 B.努力加大科技研发,提高居民抗灾防灾意识 C.加大社会公共设施建设,保护公共环境,保护自然环境,保持生态平衡 D.建设便民利民的服务型政府,坚持对人民负责,努力减少人民生命财产遭受的损失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知识点: 
  本题涉及教材第八章方案经济比较和优化方法的内容,《考试大纲》的要求是:了解综合评价法;熟悉价值工程法;掌握方案经济比较方法。方案经济比较是项目评价的一项核心内容。本章的重点是互斥方案经济比较的动态方法,包括差额投资内部收益率法、现值比较法、年值比较法、最低价格法和效益/费用法。本章的难点在于在方案的经济比较中,计算的基础是基础数据的确定和绘制现金流量图,因此第五章是本章的基础。
  答案:
  1.方案1的初始投资的费用年值=120(A/P,8%,20)=12.222(亿元)
  方案2的初始投资的费用年值=210(A/P,8%,20)=21.389(亿元)
  方案3的初始投资的费用年值=250(A/P,8%,20)=25.463(亿元)
  方案l预期每年减少损失的效益=120—70=50(亿元)
  方案2预期每年减少损失的效益=120—90=30(亿元)
  方案3预期每年减少损失的效益=120—30=90(亿元)
  2.费用年值比较法适用于效益相同或基本相同,又难于具体估算效益的方案进行比较的情况,而本题中三个方案的效益显然不同,所以不宜采用该方法。
  3.方案1的效益/费用=50/(12.222+12)=2.06>1
  方案2的效益/费用=30/(21.389+20)=0.72<1
  方案3的效益,费用=90/(25.463+30)=1.62>1
  由此可以看出,方案1和方案3是可行的,方案2在经济上不可行。进一步比较方案1和方案3:
  差额效益/差额费用=(90—50)/(25.463+30一12.222—12)=1.28>1
  所以投资额大的方案优,即方案3优。
  点评:在运用效益/费用指标进行互斥方案的比选时,不能简单地直接比较个案的效益/费用之比值而选择最优方案,而应比较两方案的增量效益与增量费用,若比值大于1,则费用的增量是值得的,因此投资额大的方案好,对于比率型的指标都照此处理。
  附复利系数表


l 

n 

F/P,I,n 

P/F,I,n 

A/P,I,n 

P/A,I,n 

A/F,i,n 

F/A,i,n 

  

15 

3.172 1 

.315 24 

.116 83 

8.553 4 

.036 83 

27.151 

8% 

20 

4.669 0 

.214 55 

.101 85 

9.818 1 

.021 85 

45.761 

25 

6.848 3 

.146 02 

.093 68 

10.674 

.013 68 

73.104 

  

6 

1.771 5 

.56448 

.229 6l 

4.355 2 

.12961 

7.715 5 

10% 

8 

2.143 5 

.4166 51 

.187 45 

5.349 

.011745 

11.435 

10 

2.593 7 

.385 55 

.162 75 

6.144 5 

.06275 

15.937 

 

更多“国家提出要建设一个针对特定灾害的防灾预警系统,以减少灾害损失。共有三个互斥的建设方案, ”相关问题
  • 第1题:

    国家提出要建设一个针对某一特定灾害的防灾预警系统,用来减少灾害损失。现在有3 个互斥建设方案,收益期均为20 年。根据统计资料分析及专家论证,如果不建造该预警系统,预期未来每年灾害经济损失为120 亿元;若建造该防灾预警系统,除初始投资外,每年还需要支付系统维护费用,但可降低每年预期灾害损失。各方案的初始投资、每年运营维护费用及预期年损失等资料见下表。设定基准收益率为8%。
    各方案投资、维护费用及预期损失表 单位:亿元

    <1> 、计算各方案初始投资的费用年值和各方案预期每年减少损失的效益。
    <2> 、项目财务评价人员拟采用费用年值比较法来评价三个方案的优劣,请判断该方法是否恰当,为什么?
    <3> 、请利用效益/费用分析法判断哪些方案不可行,哪些方案可行,并请从中选择一个最优方案。(计算结果保留小数点后两位)


    答案:
    解析:
    1.(1)方案1 的初始投资费用年值=120(A/P,8%,20)=12.22 亿元,
    (2)方案2 的初始投资费用年值=210(A/P,8%,20)=21.39 亿元,
    (3)方案3 的初始投资费用年值=250(A/P,8%,20)=25.46 亿元,
    方案1 预期每年减少损失的效益=120-70=50 亿元,方案2 预期每年减少损失的效益=120-90=30 亿元,
    方案3 预期每年减少损失的效益=120-30=90 亿元。
    2、费用年值比较法适合于效益相同或基本相同,但又难以计算,而本题中三个方案的效益显然不同,所以不宜采用该方法。
    3、方案1 的效益/费用=50/(12.222+12)=2.06>1
    方案2 的效益/费用=300/(21.389+20)=0.72<1
    方案3 的效益/费用=90/(25.463+30)=1.62>1
    由此可以看出,方案1 和方案3 是可行的,方案2 在经济上不可行。
    进一步比较方案1 和方案3:差额效益/差额费用=(90-50)/(25.463+30-12.222-12)=1.28>1
    所以投资额大的方案优,即方案3 为最优方案。

  • 第2题:

    国家提出要建设一个针对特定灾害的防灾预警系统,以减少灾害损失。共有三个互斥的建设方案,寿命期均为20年。根据统计资料分析及专家论证,如果不建造该防灾预警系统,预期未来每年灾害经济损失为120亿元;如果建造该防灾预警系统,除需要初始投资外,每年还需要支付系统维护费用,但可降低每年预期灾害损失。各方案的初始投资、每年运营维护费用及预期年损失等资料见表6-1。设定基准收益率为8%。

    计算各方案初始投资的费用年值和各方案预期每年减少损失的效益。


    答案:
    解析:
    方案1的初始投资的费用年值=120(A/P,8%,20)= 12.222(亿元);
    方案2的初始投资的费用年值=210(A/P,8%,20)=21.389(亿元);
    方案3的初始投资的费用年值= 250(A/P,8%,20)=25.463(亿元);
    方案1预期每年减少损失的效益=120-70 = 50(亿元);
    方案2预期每年减少损失的效益=120-90 = 30(元); 方案3预期每年减少损失的效益=120-30 = 90(亿元)。
    【命题点与拓展】 本大题第1问主要考查净年值法。
    在对计算期不等的互斥方案进行比选时,净年值法是最为简便的方法,当参加选的方案数目众多时, 尤其如此。
    (1)计算方法

    (2)判别准则
    净年值大于或等于零且净年值最大的方案为相对最优方案。
    (3)前提假定
    各备选方案在其寿命结束后均可按原方案重复实施或以与原方案经济效益水平相同的方案持续。
    注意:净年值法实际上假定了各方案可以无限多次重复实施。在这一假定前提下,净年值法以“年”为时 间单位比较各方案的经济效果,从而使计算期不等的互斥方案具有可比性。
    (4)方法拓展
    对于仅有或仅需要计算费用现金流量的互斥方案,可以参照净年值法,用费用年值指标进行比选。判别标准为:费用年值最小的方案为相对最优方案。

  • 第3题:

    21、国家提出“以水定城”战略的主要原因是城市灰色基础设施建设容易给城市带来内涝等灾害,从而给国家造成巨额经济损失。


    B

  • 第4题:

    国家提出要建设一个针对特定灾害的防灾预警系统,以减少灾害损失。共有三个互斥的建设方案,寿命期均为20年。根据统计资料分析及专家论证,如果不建造该防灾预警系统,预期未来每年灾害经济损失为120亿元;如果建造该防灾预警系统,除需要初始投资外,每年还需要支付系统维护费用,但可降低每年预期灾害损失。各方案的初始投资、每年运营维护费用及预期年损失等资料见表6-1。设定基准收益率为8%。

    项目财务评价人员拟采用费用年比较法来评价三个方案的优劣,请判断该方法是否恰当,为什么?


    答案:
    解析:
    费用年值比较法适用于效益相同或基本相同,又难于具体估算效益的方案进行比较的情况,而本题中三个方案的效益显然不同,所以不宜采用该方法。
    【命题点与拓展】
    本大题第2问主要考查互斥型方案的比选。
    在方案互斥的条件下,经济效果评价包含两部分内容:一是考察各个方案自身的经济效果,即进行绝对效果检验;二是考察哪个方案较优,即相对效果检验。两种检验缺一不可。
    互斥方案的经济效果评价使用的评价指标可以是价值性指标(如净现值、净年值、费用现值、费用年值), 也可以是比率性指标(如内部收益率)。
    注意:采用比率性指标时必须分析不同方案之间的差额(追加)现金流量,否则会导致错误判断。 互斥方案经济效果评价的特点是要进行方案比较。不论计算期相等与否,不论使用何种评价指标,都必须满足方案间具有可比性的要求。

  • 第5题:

    对于自然灾害,下列做法不合理的是()

    A.为了减少自然灾害的发生,要进行灾害的监测预报。

    B.为了减少生命财产损失,灾害发生前要进行预防,灾害发生后要进行治理。

    C.为了减少自然灾害的发生,要进行灾害的风险评估。

    D.为了减少生命财产损失,自然灾害发生时要尽快返回驻地带贵重物资逃跑。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