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题:
请根据给定资料6,以将“常回家看看”入法引发的社会热议为主题,自选角度,写一篇文章。(50分)
要求:(1)中心明确,内容充实,仅限参考给定资料;
(2)语言通顺,条理清楚,结构完整;
(3)不少于1000字。
参考范文
从将“常回家看看”入法说开去
日前,新修订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草案增加了“精神慰藉”等方面的内容,并将子女“常回家看看”写进了修改草案。此消息一传出,举国哗然,在很多人看来,将“常回家看看”写入法律可谓咄咄怪事。且不论公权力干预公民私人空间是否合理,单就做人的基本伦理而言,回家看望父母也是人之常情,所谓“清官难断家务事”,将父母子女之间的亲情靠一部法律来维系,使得伦理道德法律化,似乎显得多余而又尴尬。
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揣测立法者的意图,我们不难发现其良苦用心。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老龄化现象日渐突出,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已有1. 67亿老年人,而在这些老年人中有一半与子女分居而住,使得这些“空巢老人”不仅日常生活困难重重,精神生活更是孤苦寂寥。多年前,一曲《常回家看看》风靡大江南北“常回家看看……哪怕帮妈妈刷刷筷子洗洗碗……哪怕给爸爸捶捶后背揉揉肩”,这是传统孝道的朴素表达,更是众多“空巢老人”的最大期盼。将“常回家看看”写进法律,不仅是对传统孝道和当代法治精神的有力彰显,更是基于维护老年人权利和督促儿女关怀父母的综合考量。诚然,用立法形式规定让子女“常回家看看”的出发点固然是有益而又充满人文关怀的,但如何有力地施行还需要更加缜密的考虑。
“父母在,不远游。”作为小国寡民的封建社会的孝道理念,在经济社会发展迅速的今天却只能是一种理想。在今天这样的社会里,年轻一代面临着巨大的生活压力和工作压力,迫于生计,远离父母去远方工作是一种无奈而又必然的选择。正如网友所言:“我们都不得不为了生计蜗居在外。我们拿什么常回家看看?”“常回家看看”非不为也,实不能也。在传统中国,赡养老人是子女的责任和义务,在现代社会,如果政府部门依然将希望寄托在“养儿防老”的传统养老模式上,则可能不仅无法解决“空巢老人”的问题,更会引发其他社会矛盾。
更好地解决“空巢老人”的问题,需要国家、社会和家庭的合力。首先,国家应当加大政府投入建立起更加统一、规范、完善的养老保险体系。积极探索建立对城乡高龄老人无保障老人的养老津贴发放制度,真正解决老年人目前最迫切需要解决的“养”和“医”的基本需求问题。其次,正视将“常回家看看”入法的价值,以此为契机呼吁社会更多地关注老年人,使更多的志愿者和有社会责任感的社会组织加入到助老服务中来。同时,积极推进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养老为依托的养老模式。最后,在全社会范围内大力提倡孝文化,使每个做子女的更加深刻地体会“孝道”对于每个人的重要性,使每个子女都能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履行赡养老人的义务。
每个人都将老去,而我们每个人都期望在晚年能够享受天伦之乐,而非空守“巢穴”。我们相信,将“常回家看看”入法是我们倡导孝道价值观,探索如何更好地养老的开始而非结束,在此基础上集各方之合力,建立更加科学的养老模式,真正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依”,才是我们最终所要追求的。
第2题:
根据“给定资料”,概述以上资料所反映的主要问题。
要求:紧扣给定资料,全面、有条理,概述文字要简明扼要,不必写成文章。不超过200字。
[答案提示]随着我国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轨,原有的医疗卫生体制存在的弊端日益显现。近年来,我国实行的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并未从根本上解决医疗体系中的不足,我国的医疗卫生现状不容乐观,“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仍然突出。医疗卫生关系广大人民的切身利益,也关乎国家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加快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势在必行。当前,政府高度重视医疗改革,制定了一系列重大措施,但我国医疗改革尚处在探索发展阶段,任重而道远,只有不断吸取经验教训,推进适应我国国情的医疗体制改革,最终才能建立起一个保障所有人的医疗卫生体制,从而促进社会的公平和谐,也必然有利于我国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
第3题:
本题仅限报考行政执法类、市(地)以下综合管理类职位的考生作答。
1.根据给定资料,试解释“引狼入室”的含义。不超过150字。
2.根据给定资料,概述盲目招商引资“引狼入室”的严重后果有哪些。
第4题:
本题仅限报考行政执法类,市(地)以下综合管理类职位的考生作答。
(1)仔细阅读“给定资料1”和“给定资料2”,针对城乡收入差距扩大的问题提出自己的措施。
要求:观点明确,分析恰当,不超过200字。
(2)结合“给定资料10”,简要解释一下土地流转的含义,并分析土地流转对农民增收的影响。
要求:观点明确,分析恰当,不超过300字。
第5题:
(二)根据给定资料,用简洁的语句,概括给定资料所反映的主要内容。
(18分)
要求:准确全面,条理清晰,字数不超过200字。
第6题:
(二)仔细阅读资料,按照要求回答下列问题。(25分)
1.根据给定资料,归纳我国目前城市道路交通拥堵的原因。字数在150字左右。(10分)
第7题:
(二)请仔细阅读给定资料,根据要求进行答题。(30分)
1.结合给定资料,用200字左右的篇幅概括网络问政出现的原因。(15分)
第8题:
第9题:
第10题:
第11题:
第12题:
第13题:
依据给定资料,自拟题目,自选角度,写一篇1200字左右的文章。(50分)
要求:仅限参考给定资料,观点明确、论述深刻。
参考范文
加大力度治理环境污染
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人类和环境的和谐关系失去平衡,环境污染严重影响人类的生活质量、身体健康和生产活动。水资源的污染、室内环境污染、大气污染等都直接对人类的健康带来危害,环境问题已经成为社会问题,引起了政府部门的重视。
由于不合理的经济发展规划以及只顾眼前和局部利益,使整体环境恶化的形势得不到有效遏制。一些地方政府、企业片面追求经济指标,对防止环境突发事故的认识不够,有的地方政府甚至出台“土政策”干扰环保部门对污染企业的正常执法。为此,政府可从以下方面着手:
加大整治环境污染执法力度。到目前为止,我国针对环境污染和环境保护问题已经制定了许多法律和行政法规。但是环境污染问题一直都得不到解决,关键问题还是执行力问题。建立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制度。一是确定环境污染责任保险的法律地位,在国家和各省市自治区环保法律、法规中增加“环境污染责任保险”条款,条件成熟的时候还将出台“环境责任保险”专门法规。二是明确现阶段环境污染责任保险的承保标的以突发、意外事故所造成的环境污染直接损失为主。三是环保部门、保险监管部门和保险机构三方面各司其职。四是环保部门与保险监管部门将建立环境事故勘查与责任认定机制、规范的理赔程序和信息公开制度。
强化环境监督管理。各级环境保护部门应建立内部与外部相结合、多种监督手段综合运用的监督机制。在建立环境突发事件应急机制的同时,我国还需要在常规上加强对污染源的控制。
依靠科技进步,防止和治理环境污染。加强科技研究,特别是和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日用品、室内设施,并且价格要低,以代替现有高污染的物品,同时也应加强研究处理污染物的新型物质,减少国家的财政输出,也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建立环境信息全面披露制度,规范突发环境事件信息报告制度与程序。突发环境事件发生地的人民政府相关部门,在应急反应的同时,要及时向毗邻和可能波及的地方相关部门通报有关情况,接到通报的部门应当视情况采取必要措施。在突发环境事件信息发布中,要做到及时、准确、权威,积极争取群众的理解与支持。
环保事业是公众的事业,要加强宣传教育,呼吁公众积极参与,新闻媒体要向整个社会深入、持久地开展宣传教育,建立良好的环保氛围。环境污染的防治是一个长期、复杂、艰巨的任务,需要相关部门全力配合,要不断总结经验,完善制度。
第14题:
本题仅限报考行政执法类、市(地)以下综合管理类职位的考生作答。
1.给定资料中谈到了教育资源“倒挂"的问题,请简要概括教育资源的“倒挂"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不超过200字。
2.根据给定资料,试分别解释资料中“踩刹车"和“踩油门"的含义。
第15题:
认真阅读给定资料,概述资料内容并点明主旨。
要求:(1)内容全面;(2)主旨突出;(3)字数控制在350字以内。
第16题:
认真阅读给定资料,解释“给定资料4”中“当然,不仅仅是不能吃鱼这么简单”的意思。(15分)
要求:准确、简明。不超过250字。
第17题:
请就给定资料6、13、17所反映的主要社会问题,自拟题目,写一篇议论文。要求:
1.论题不可脱离资料6、13、17所反映的主要问题;
2.观点明确,联系实际,条理清楚,语言流畅;
3.不得照搬给定的资料;
4.总字数800-1000字。
第18题:
(二)仔细阅读资料,按照要求回答问题。(25分)
1.请用150字以内的篇幅概括给定资料所反映的主要内容。(10分)
第19题:
第20题:
第21题:
第22题:
第23题:
第24题: